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上得岸 住得下 富起来——南宁市江南区二桥西社区“逢四说事”服务疍家人互嵌融居发展
2022-07-15 17:34:44 来源: 南宁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上得岸 住得下 富起来——南宁市江南区二桥西社区“逢四说事”服务疍家人互嵌融居发展

疍家人代表与其他居民代表通过“逢四说事会”解决生活问题。 (江南区二桥西社区供图)

疍家人举办疍家渔民丰收节活动。(江南区二桥西社区供图)

志愿者和民警登门向疍家人宣传反诈骗知识。 (江南区二桥西社区供图)

在江南区二桥西社区,疍家人经常与居住在社区的各民族同胞举办活动。(梁冬苗 摄) 

  十年前,随着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工程的推进,南宁市成立工作组,帮助“水上人家”上岸安居,居住在邕江南岸的121户600多名疍家人逐步“洗脚上岸”,搬进了江南区“水上人家”安置点——二桥西社区富宁新兴苑小区。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同,上岸后的疍家人一度不适应岸上生活,导致他们对社区事务管理参与度不高,难以融入社区生活。二桥西社区党委围绕“五个有”目标(即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收集疍家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按照收集民意、梳理议题、确定议题、做好准备、组织协商、公开结果“六步走”的议事程序和规则,通过说事议事,引导他们参与“身边事”的决策,妥善解决了疍家人居住、社保、医疗、养老、就业、教育、文娱等问题,让他们逐步融入社区生活。为确保服务疍家人工作常态化,社区还成立了“逢四说事会”为疍家人排忧解难。“逢四说事会”服务对象也慢慢扩大到所有社区居民群众,逐渐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逢四说事”工作法,成为江南区开展“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的新亮点,2018年“逢四说事”工作法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提供“保姆式”服务 确保疍家人“上得岸”

  用“代入感”做思想动员。从2012年9月动员疍家人搬迁上岸开始,二桥西社区党委就确定了“以人为本,亲情安置”的工作主线,要让疍家人过上“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的日子。

  这项惠民生工作因其历史性、特殊性,推进难度较大。起初,社区干部登船都吃了闭门羹或被冷眼对待。社区党委经讨论认为,要说服疍家人搬迁,首要是打开其心结,用“代入感”来做工作。为此,社区干部从各方面认真了解疍家人生产生活情况、民俗文化及其诉求。在做足功课的基础上,再与疍家人交朋友,拉家常、聊疍家民俗文化、学唱疍家叹歌。慢慢地,社区干部与疍家人的距离越拉越近了,这时再趁热打铁,耐心向他们说明水上生活方式已经给邕江水生态、两岸环境、市容市貌带来诸多不良影响,疍家人的贫困生活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民生问题;认真回答疍家人最关心的住房安置、就业安置、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问题,慢慢解开了疍家人的心结。

  社区干部给疍家人算了“四笔账”。算经济账,由于捕捞过度、水质污染,江里的鱼类逐年减少,靠打鱼、捞螺收入肯定会下降,而上岸就业可增加收入。算安全账,疍家人生活在船上,飘荡在水上,一旦遭遇暴风雨,极易发生翻船事故,而在船上烧火做饭也容易引发火灾。算健康账,常年居住于逼仄的船舱里,人容易出现驼背、腰痛、罗圈腿等问题,饮用不干净的江水容易患风湿、胃肠炎等疾病。算发展账,与岸上生活脱节,居住、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都没有保障,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疍家人被说服了,他们逐渐有了这样的认识:“江中少了一景,船民多了希望”,很快就理解和配合搬迁工作。

  宣传政策,落实政策。一方面,社区干部发放安置政策简卡,详细讲解发放综合安置补助、提供政策性保障住房及就业、社会保障、就业培训、教育、养老、医疗等安置政策,解读渔船清理补偿安置方案,消除疍家人的疑虑和担忧。社区干部组织“水上人家船民渔民看房团”到富宁新兴苑五期安置房项目现场实地看房,参观样板间,加深疍家人对住房安置政策的了解。疍家人的态度由“要我上岸”逐渐转变为“我要上岸”,积极主动地配合上岸搬迁工作。另一方面,社区干部协助城区党委政府为疍家人办理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把安置所涉及的住房保障、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事项和服务集中起来,统一设点、集中受理,一条龙全程服务到底。随着一批环卫工人、协管员、公益性岗位定向招聘疍家人,他们陆续领到了用工单位的聘书和安置房钥匙,拿到了户口本,领到了安置补偿款,小孩就近入学、医疗养老社保等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疍家人顺利搬迁上岸。

  推行“逢四说事” 确保疍家人“住得下”

  二桥西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生活着汉、壮、瑶、苗、回、侗、仫佬、满、毛南、黎、哈尼等11个民族群众,还陆续安置了征地拆迁户3000人。在疍家人搬入社区后,2012年社区各民族人口达13000多人。原先迁入居住的各民族群众、征地拆迁安置户由于生活方式不同、生活习惯各异、意见诉求不同,产生了不少矛盾,邻里之间不时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在社区事务管理上也常常无法统一意见。疍家人上岸居住后,曾一度“水土不服”。有的疍家人因无一技之长赋闲在家,有的人甚至染上赌博恶习;疍家人习惯早起,不分时间、场合大声说话或唱歌,干扰了社区其他居民的生活;疍家人不喜欢参加社区活动……据社区干部回忆,当时社区有“三多”,即纠纷多、矛盾多、怨气多,社区干部为了调解矛盾疲于奔命;居民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在社区公共事务上很难达成共识,社区工作难以推进。

  面对这些问题,社区党委班子敏锐意识到,必须发挥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主体作用,集中群众智慧、力量,才能解决矛盾纠纷和管理社会事务。2015年,社区党委在总结服务疍家人上岸的经验做法基础上,牵头联合辖区各单位、企业、学校党组织组建社区“大党委”,正式成立“逢四说事会”,引导包括疍家人代表、征地拆迁安置户、侨眷代表等在内的社区各族群众代表共同参与“身边事”说事议事决议。先由居民代表会议推举“说事员”,收集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议题。每月逢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按照“六步走”的议事程序和规则组织,围绕“六必说”(即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文明和谐、矛盾纠纷、班子建设六个方面)说事议事,让居民成为社区事务的真正决策者和监督者。根据“逢四说事”决议,社区党委在各族群众中实施“五联五和建家园”活动,即党群联手,同心共建和谐“阳光家园”;文化联享,合力打造和悦“书香家园”;治安联防,携手共筑和睦“平安家园”;服务联动,齐心构建和善“爱心家园”;生态联抓,协力共造和美“绿色家园”,推动“逢四说事”议事事项落实,营造了社区事务大家评、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的浓厚民主协商氛围。

  为确保疍家人真正“住得下”,社区积极发挥“逢四说事”决议作用。经“逢四说事”决议购买社会服务,引进南宁普天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分担照顾老人的困难,让老年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养老服务,提高了社区居家养老覆盖率。引进江南区青空间,关注来自疍家人、征地拆迁安置户、外来务工家庭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行为偏差青少年等群体的成长和发展问题,促进辖区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逢四说事”决议传承弘扬疍家文化。疍家老人黄亚凤至今记得,当年她担心上岸后疍家婚礼习俗被逐渐遗忘,就提议在社区定期举办疍家婚礼。在“逢四说事会”上她的提议获得支持,议决组建社区疍家文化队,联合辖区单位定期组织开展“疍家婚礼一家亲”活动和疍家渔民丰收节,疍家人在对歌、烤乳猪、接人过船等环节和“撒网打鱼”中重新找回熟悉的水上生活氛围。疍家人逐渐积极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社区现有的11支文艺队伍、5支志愿服务队伍、7个文体团队,均可看见疍家人的身影。“逢四说事”决议定期举办各民族民俗文化交流活动,疍家人在活动中学习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其他民族居民向疍家人学唱疍家民歌、参加疍家婚俗文化表演、共庆疍家渔民丰收节,形成了社区各民族群众共筑共有精神家园的浓厚氛围。经“逢四说事”决议,社区还建设了“逢四说事石榴园”和“同心”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创建活动、“同心”文艺进社区演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等。

  “逢四说事”决议还推动惠民资金投向民生领域。2013年至2021年,社区每年投入20万元惠民资金用于公益民生设施维修、文体设施建设、社区环境治理、困难群体帮扶、居民文体活动、社区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等,充分回应疍家人等社区群众的需求。

  推行“逢四说事” 确保疍家人“富起来”

  根据“逢四说事”决议,社区党委联系了城区人社局、街道劳动保障等部门,根据疍家人不同需求、不同年龄段,分类施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对技能比较单一的,动员其参加家政、环卫、保安、保洁等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青壮年缺少谋生技能的,围绕维修、餐饮、电工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技能就业创业,确保稳收入、有增长。曾经的疍家人施美珍找到了一份饭店保洁员的工作,施美珍的儿子黄国辉在社区所辖单位九车队党支部技工党员的帮助下,开了一家钟表维修店。黄志娇老人的孙子李鑫申请到“圆梦行动”助学金上了大学,温胜叶在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的辅导下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

  社区党委通过创新推动“逢四说事”工作法,着力破难题、解民忧,推动解决疍家人居住、就业、医保、养老、子女教育等问题,不断增强疍家人的获得感、幸福感。疍家人人口逐年增长,由2012年的6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800多人;疍家人人均年收入大幅提高,由上岸前的15000元左右提高到2021年的36000元左右;文化程度逐年提高,疍家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由2012年的38人增至2021年的56人……

  “逢四说事”工作法是二桥西社区党委在服务疍家人搬迁上岸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旨在商议解决疍家人上岸居住后的家事琐事。目前这种工作法与时俱进得到了升级,由“逢四说事”升级为“逢事办事”,即城区领导和有关部门定期参加居民说事议事,在最基层一线现场协调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把“逢事办事”工作理念落实落细,江南区专门成立了7个重点工作先锋组,把政策、资金、项目统筹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甚至居民小区等层面组织实施,确保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城区43名处级领导挂点联系3个街道28个社区27个重点居民小区,带头兼任社区网格员、“逢四说事”员等,每月至少2次到网格责任点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基层说事议事,现场办公直接解决居民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江南区各级各部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助力村(社区)抓好基层民族事务民主治理,全力服务包括疍家人在内的各民族群众,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逐步形成各民族互嵌式融合发展的态势,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苏龙 谢美谋 卢丹凤 黄秋碧 韦秋玲 雷敏 杨敏卓)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娴君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3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