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马山县妙招频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2022-07-20 15:43:30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马山县妙招频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

  近年来,马山县致力于非遗项目的发掘、传承和保护工作,妙招频出,让非遗传承“活”起来,推进文化振兴有序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该县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1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11项、市级8项;代表性传承人26人,其中国家级1人、自治区级11人、市级14人。自2008年至2021年,马山县5次蝉联(每3年评审一次)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全区唯一一个连续获此殊荣的县份。

  建强2类队伍 厚植非遗传承基础

  强化非遗传承人队伍的申报认定工作。为确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马山县积极组织人员深入村屯做好调查摸底,经过筛选和考核,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非遗项目传承技艺、能够经常性从事传习活动的人员为县、乡非遗传承人,并建立传承人数据库,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认定提供人才储备。目前,马山县拥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4人。

  强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抓好全县文化人才培养。由县文广旅局组织对基层文艺骨干进行活动组织、文化专业的培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完善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满足基层文化建设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巩固稳定基层文艺队伍。目前,全县共组建有150支农村业余文艺队共3000多人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这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活跃在各乡村社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文化活动,真正盘活了乡村文化,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动4个“进入” 壮大非遗传承队伍

  推动非遗进校园。培育21所学校为马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培养了2000多名中小学生鼓手和三声部民歌手。推动非遗进高校。马山非遗传承人先后受邀到广西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传教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等相关知识,培养了300多名大学生非遗传承人。推动非遗进社区。每年组织辅导员到村(社区)开展壮族会鼓等非遗培训不少于60次,面向农村业余文艺队举办培训2期以上,培训非遗爱好者3000多名。推动非遗进机关。该县先后组建武警南宁市支队马山中队、马山县公安消防大队、马山县公安局等壮族会鼓队,并组织这些机关会鼓队参加市、县展演,其中马山县公安局壮族会鼓在南宁市公安系统第五届文艺节目汇报演出中获一等奖。

  搭建3个平台 展示马山非遗风采

  搭建定期会演平台。结合马山月月生态旅游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文化惠民活动等,组织全县150支业余文艺队定期参与非遗展演,每年每个乡镇举办村屯文艺演出活动不低于20场。搭建赛节展演平台。结合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马山站)、中国—东盟攀岩系列赛等重大国际赛事,同步举办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马山歌台等文化活动,面向游客展示马山非遗。搭建对外展示平台。主动对接区内外各种大型演出活动承接表演任务,精心组织壮族会鼓表演《千年会鼓擂》《乐鼓.趣》以及壮族三声部民歌《了啯啯》《勇于挑重担》等一批非遗精品节目参与各种节会展演,提升马山民间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抓好3个助力 提升非遗品牌效益

  以非遗展演助力招商推介。将非遗精品节目作为旅游推介活动的重要展示内容,现场展演壮族会鼓、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打扁担等精品节目,提升旅游招商推介吸引力,先后在2020鼓乡歌海祥寿马山文旅专场(柳州站)、(南宁站)推介会中均取得较好反响。以非遗工艺助力文创产业。培育了马山壮美坊壮绣手艺厂、马山县鼓匠文化园等2家文化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马山壮美坊壮绣手艺厂设计生产的壮绣系列民族手工艺作品入选200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贵宾纪念品,锦绣系列抱枕入选第45届南宁世界体操锦标赛指定贵宾纪念品,设计作品“锦绣辉煌 扬帆启航”被选作自治区成立60周年徽标。马山鼓匠园生产的姑娘江壮族会鼓工艺品获评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以非遗精品助力特色文旅。推动非遗进景区,丰富文化旅游供给,以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扁担舞为素材,包装打造“欢雅娜·马山景秀民俗风情”商演节目,在节假日向游客展演,增加旅游体验。(通讯员 李露蕾 郑磊)

+1
【纠错】 责任编辑: 蒋颖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4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