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9月2日电题:大河安澜向东流——写在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之际
新华社记者汪奇文、刘诗平、曹祎铭
在广西大藤峡峡谷出口的弩滩上,一座大坝蓄起了高峡平湖。
2日,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全部机组投产发电,主体工程完工。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将进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体系,打牢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全面建成红水河“清洁能源走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全新动力。
守护大河安澜
2日上午,大藤峡水利枢纽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总投资357.36亿元,总库容34.79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5亿立方米。
“2014年11月,大藤峡工程开工建设,分左、右岸两期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前提下,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藤峡公司)副总经理肖强说。
建设期间,多项技术指标在业内领先:拥有国内水头最高的单级船闸,人字闸门高47.5米;拥有8台国内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20万千瓦,位居同类型机组首位;工程布设26套泄洪闸门,最大泄流能力达66200立方米每秒;建成国内水利工程最大的水生态保护工程体系,满足红水河珍稀鱼类繁殖洄游的过坝需求。
2020年3月,大藤峡工程下闸蓄水,投入初期使用。3年多来,工程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大藤峡公司枢纽管理中心主任华荣孙告诉记者,2022年6月,西江、北江同时发生编号洪水,珠江流域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面对严峻的防洪情势,经过科学调度,大藤峡工程拦蓄洪水7亿立方米,最大削减洪峰3500立方米每秒,避免西江、北江洪峰遭遇,有效减轻了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防洪压力。
华荣孙表示,大藤峡水利枢纽对珠江流域洪水,特别是西江中下游洪水具有全局性控制作用。工程建成后,就补齐了珠江流域防洪的最大短板。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压力大为减轻,与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发挥流域防洪关键性“王牌”作用。
打牢国家水网建设重要结点
大藤峡工程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骨干工程,作为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的重要调蓄结点,重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地区水资源保障问题。要求以大藤峡等骨干水库为调蓄节点,构建互联互通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络,实现区域水资源联合调配,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供水保障能力。
“自投入初期使用以来,大藤峡工程先后12次参与应急调水,累计补水量达18亿立方米,有效压制珠江河口咸潮上溯,保障包括澳门、珠海等城市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大藤峡公司枢纽管理中心副主任赵光辉说,大藤峡工程还可以同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联合调度,将优质的水资源输送到香港、深圳和粤西等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地区。
赵光辉尤其难忘今年初春的紧急调水。2月13日,珠江防总办公室下达调度指令,要求大藤峡水利枢纽于13日17时起出库流量按平均不低于3500立方米每秒控制。接到调令后,大藤峡水库11号、15号、19号闸门迅速开启至1.2米。
经过70多个小时的奔流,来自大藤峡水库的淡水于2月16日夜间较计划提前2个小时到达广东省中山市磨刀门水道马角水闸附近,23时前后马角水闸出现最高潮位,并叠加6至7级东北风。然而,已提前抵达的上游淡水,成功压制了涨潮及大风带来的影响。
“下游河口咸潮上溯,一直是威胁粤港澳大湾区群众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赵光辉说,大藤峡工程建成后,流域应急补水响应时间由10天缩短至3天,将更加有力地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同时,灌溉方面,大藤峡灌区可解决广西中部120万亩耕地、138万人干旱缺水问题,助力地方乡村振兴。
联通清洁能源走廊 擦亮“黄金水道”底色
位于大藤峡工程上游的红水河段水力资源丰富。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的十个水电梯级开发中,大藤峡工程是最后一级,前九级均已投入使用。
“大藤峡工程建成后,标志着红水河水电基地开发全面完成。”大藤峡公司水力发电厂厂长罗红云说,通过发挥各梯级蓄能功能,推动水电站效益共享,共同建设“清洁能源走廊”。大藤峡工程总装机16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60.55亿度,成为广西电网主力电站。
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西江航运干线集中了广西90%的内河运量,也是我国西南水运出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南、华南区域经济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藤峡工程建成后,打通黄金水道关键节点,黔江通航可由300吨级提高至3000吨级,大幅提升航道运输能力。
“目前,大藤峡船闸已实现24小时通航,单次过闸时间较运行初期大幅提升。自2020年通航以来,通航效率不断提升,累计核载量超1.9亿吨,带动地方超百亿元产业发展。”大藤峡公司总经理邓勋发说。
邓勋发表示,未来,大藤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将进一步显现。大藤峡公司将全力保障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把工程打造成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结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珠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中枢、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地方乡村振兴的重要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