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文明实践”转化为“群众受益”-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正文
2023 10/11 15:45:20
来源:新华网

广西南丹:“文明实践”转化为“群众受益”

字体:

  新华社南宁10月11日电(记者黄浩铭)“行人在没有人行道的路上行走,应当怎么行走?”在文明交通有奖知识问答环节,主持人话音刚落,台下观众争先恐后举手抢答。“应该靠道路右边行走!”“回答正确,奖励精美礼品一份!”现场气氛活跃,观众热情高涨。

  8日晚,一场由广西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以“强国复兴有我 文明志愿同行”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在南丹县城关镇幸福社区举行。在当晚的文艺汇演中,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文艺节目和有奖知识问答,将创建文明城市相关知识“灌输”到群众脑海中。

  近年来,南丹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上,强化阵地建设、突出品牌塑造、注重服务功能,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155个,共组织131支志愿服务队伍。

  强化阵地建设,升级服务功能

  走进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9月份正式启用的新馆正火热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在城市书吧里,“学先锋,立志向”主题班会活动正在开展;在小红帽直播间,南丹旅游品牌推荐的公益直播“欢迎你!来南丹”正通过抖音平台,为南丹旅游“摇旗呐喊”;在文明实践大讲堂上,南丹曲艺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开展曲艺沙龙……

  在这个占地面积为1450平方米的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馆内有接待大厅、志愿者之家、小红帽直播间等多个综合性场馆,既能满足文明实践活动需求,又能为参与者提供舒适的体验环境。场馆外,南丹县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等文化体育资源,也与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一体化整合,发挥聚能效应,为文明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空间和平台。

  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基础上,南丹县的11个乡镇也因地制宜,功能下沉、延伸触底,把文明实践所站与文化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游客中心、非遗文化展示点、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场地联通,实现了全县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域全覆盖。

  突出品牌塑造,升级项目孵化

  近日,南丹县举行青少年狼兵武术操展示活动,近千名狼兵武术爱好者组成12支队伍,用刚劲有力的一招一式和整齐划一的一拳一脚,展示壮族狼兵武术的非遗之美。

  “狼兵武术操”是南丹县正在培育孵化的10个“接地气”志愿服务项目之一。今年4月,《壮族狼兵武术》被收录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南丹县非遗文化输出的一张靓丽名牌。

  目前,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成功孵化20支专业服务队,8支社会志愿服务队,正在孵化“非遗文创研发”“家长里短金牌调解师”“致敬环卫工人”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把服务项目做到接地气、有温度。

  实施的尊师重教关心教育发展促进服务,共收助学爱心款和物资近4000万元;实施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志愿服务,共开展服务200余场次,受益学生3.5万余人;实施的非遗传承进校园志愿服务,让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实现至少2项非遗项目进校园融入课堂。该县的这些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群众看得见、愿参加。

  南丹县还将县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城指挥部等机构和部门,组成“一个工作专班、一个指挥系统、一起宣传策划、一个口子报道”的工作机制,同步统筹推动、同频共振协同发力,把“线上线下”两种资源进行统筹,共同树立了“狼兵文化”“亓亓带你看南丹”“南丹味道”等南丹的特色IP。

  注重参与认同,升级服务活动

  群众在哪里,南丹县的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南丹县实行县城区网格化管理,目前城区设置9个大网格,95个子网格,管理员由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志愿者组成,通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恳谈,讲政策问需求、摸底数解民忧,实现群众“微心愿”。同时,宣传创城工作,提高了创城工作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实施“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载体”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广泛开展“邻里守望”“暖冬行动”“雷锋活动月”“清明祭扫”“绿色出行”“关爱儿童”“希望家园”“运动健康”等志愿服务活动560场,受益群众上万人,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

  实施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项目促进乡风文明。南丹县各乡镇因地制宜,号召广大干部群众以身作则,反对和抵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采用双语(瑶语+普通话)宣讲,促进群众文明意识提升。此外,还运用积分奖励机制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卫生行动、小小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取得实效。该社区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荣誉。南丹县罗富镇塘丁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感恩教育”,举办道德大讲堂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使村屯建设不断焕发新活力,塘丁村塘香屯被授予自治区级“乡风文明示范点”称号。(完)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