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潜能迸发,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近年来,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坚持“学生为本、需求为先、能力为重、创新为要”的教育理念,把牢新时代育人方向、明晰育人路径、凝聚育人合力,构建和实践了“一引领三需求四融合五评价”立体化创新育人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以“一引领”为主线,明确新时代育人出发点
坚持价值引领,实现专业铸魂。一是唱响立德树人“主旋律”,依托全国样板党支部,构建“党建+专业”双融双促机制,开展“政务实习+第二课堂成绩单”,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深度融合;二是奏响课程思政“交响乐”,率先将商科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改革有机融合,打造“案例教学+教学新大纲”改革新范式;三是构建“红色铸魂+实践育人”模式,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乡村振兴创客大赛等10余项特色活动,打造“行走的课程思政”;四是弹响文化育人“协奏曲”,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文化育人基地,凝练专业文化“修己、敬道、崇商、敏行”,培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0余项。
以“三需求”为中心,找准育人切入点
坚持需求驱动,实现专业再造。牢牢把握新时代“三新一高”战略导向,主动对接新文科建设、区域高质量发展、就业岗位变迁“三大需求”。一是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和新文科理念,结合新时代“有优良品行、有扎实知识、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五有广财人”培养要求,锚准高素质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推动学科破壁融合,构建政产学研协同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三是重构课程体系。坚持“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实行“工商管理+数字经济+”,建立“通识知识+专业知识+缺口知识”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新时代就业需求动态契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岗位群与课程群、产业链与教学链有效衔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价值创造流程深度融合。
以“四融合”为路径,夯实育人着力点
坚持“思维融合”,实现专业提质。一是科教融合,开展“教师科研进课堂,学生团队进课题”,将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实验项目、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课程开发、教师教研活动与第二课堂一体化建设。二是产教融合,依托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和虚拟教研室,打造新文科人才培养试验区(和君班、航信班、正大班),采用“真实项目驱动+真实场景仿真”培养方式和校企双师联动教学模式,着力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三是创教融合,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协同创新中心,设立着重培养双创能力的“新财子学院(院中院)”,以“专创、思创、赛创”一体化设计双创课程体系,构建“两点双驱、三元三融”创教融合新模式;每年承办“广西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真题真做,成效显著。四是专兼融合,通过内培外引、校企双向挂职、真实项目研修等方式,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师资队伍;与北京和君、中国航信等企业开展“双师伙伴计划”“企业实践流动工作站”“名师工作室”,探索和实践师资培养新模式。
以“五评价”为抓手,筑牢育人支撑点
坚持多维评价,实现专业培优。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构建“高校+政府+行业机构+企业+毕业生”共同制定、执行、监督与反馈,包含人才培养质量、师资建设、教学建设、支撑条件、质量保障、社会声誉、专业特色等重要指标的“多元协同、开放融合”专业评价机制。实行“目标—标准—执行—评价—反馈—改进—新目标”高效进阶闭环质量监控管理,采用一键通、听课记录、问卷调查、机构评估、教学视频录播、本科教学秩序检查情况通报进行实时反馈,确保专业精进和提质增优。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该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获批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管理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自治区精品课程、自治区课堂思政示范课程等成绩。
育人成效突出,教学团队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团队承担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2项,出版学术著作8部;获广西社科奖4项、广西科技进步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获广西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全区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广西工商管理类教指委“金课”比赛一等奖2项;广西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2项;20余份咨政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182项(国际级6项、国家级5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