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花开幸福来——忻城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亮点扫描-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11/29 09:03:58
来源:来宾日报

产业花开幸福来——忻城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亮点扫描

字体:

  【原标题】产业花开幸福来——忻城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亮点扫描

  眼下,正值新鲜糯玉米上市季节。走进忻城县城关镇糯玉米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袋,一派繁忙景象。

  忻城糯玉米是忻城县特色农产品,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糯玉米、桑蚕、金银花、肉牛、肉羊等特色农业产业,强化龙头带动、延链补链,用产业链思维,做大规模、做优品牌,推动产业链融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忻城县获命名为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忻城县玉安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先甜糯868”荣获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好吃鲜食玉米金奖。

  特色种养蓬勃发展

  在忻城,糯玉米、金银花、桑蚕等已成为当地响当当的乡村支柱产业。其中,忻城糯玉米产业规模逐年扩大,种植规模达10万亩,有28家糯玉米加工企业,开发出糯玉米头、熟制糯玉米棒、罐装糯玉米粥、糯玉米面等特色深加工产品。2022年,糯玉米产值达3.6亿元,覆盖全县6万多户农户。

  北更乡是广西有名的“金银花之乡”,产出的忻城金银花是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多年以来,当地农民在石缝里、山顶上种植金银花,不仅绿了山头,还种出了名气,带来了可观收益。2022年,北更乡金银花种植总面积达7万多亩,干花产量1120吨,年产值达5300万元,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2000元,辐射全县种植金银花10.6万亩,干花产量1700多吨,产值超8000万元。

  忻城县还享有“广西桑蚕发展十佳县”“桑蚕之乡”和“中国优质蚕丝生产基地”的美誉。近年来,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依托桑蚕优势,该县全力打造红渡镇六纳村、古蓬镇上浪村、马泗乡联团村三个桑蚕产业示范基地,以优质“四龄蚕”共育为切入点,逐步形成具有忻城特色的种桑养蚕助农增收新模式。2022年,三个桑蚕示范基地带动7000多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

  龙头带动提质增效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支撑。忻城县以思练镇为核心,引进南方牛都、光大牧业澳湖羊等全产业链龙头项目,实施“生态种植—秸秆等副产品饲料化利用—畜禽养殖—养殖废弃物处理—有机肥还田”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实现养殖产业污染减量化、资源化发展。2022年,全县肉牛出栏2.91万头、肉羊出栏8.154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3%、4.8%。

  目前,南方牛都项目已建成牛羊交易中心、核心养殖基地、大进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等,待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42亿元,年创利税约5.5亿元,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4万个,辐射带动全县110个养牛合作社,受益人口约15万人。

  澳湖羊项目核心种羊基地位于思练镇桃源林场。据光大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润树介绍,目前基地存栏1.7万只羊,今年已销售公羊及母羊5000多只,收入1500万元。

  另外,三江口(忻城)茧丝绸产业园项目入驻红渡镇工业园区。一期于2021年开机试产,当年实现产值2185万元,2022年营收2340多万元,预计2023年底实现园区缫丝、织绸、练染印项目全面投产,实现年创利税2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给予45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受益脱贫人口约4万人。

  农旅融合村美民富

  初冬时节,红水河两岸山青水绿,风光绮丽。坐落于红水河之畔的红渡镇六纳村,房前屋后花草掩映,庭院设计极富特色,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有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我们村每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左右,带动乡村旅游经营收入约100万元。”据红渡镇六纳村党总支部书记莫秋兰透露,该村曾荣获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绿色村屯、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等荣誉。

  近年来,忻城县以红水河生态景观资源为核心,围绕沿线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工程实施,挖掘广西忻城乐滩国家湿地公园、乐滩水电站、示范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旅游价值,推动“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10年来,乐滩水电站工业总产值达67.2亿元。湿地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带来旅游收入500万元。

  棒巴风情谷位于马泗乡马泗村板烟屯,一年四季鸟语花香。风情谷设有餐厅、民宿、游客接待中心、垂钓区、烧烤区、游泳及水上娱乐区等,食材以本地放养土鸡、土鸭、土鱼为主,让游客在休闲中吃上农家菜,释放工作压力,回归自然。今年,棒巴风情谷被评为广西五星级农家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忻城县紧紧抓住自然生态景观旅游与农家乐民宿产业的结合点,利用农田、农舍和山水生态资源发展多种经济,大兴特色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10个、乡村旅游区2个,乡村旅游发展火热。(蓝春青)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