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肝炎日的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新华网邀请广西名中医,柳州市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晓玲,为我们介绍中医在肝炎防治领域的知识和妙招。
据介绍,肝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一般可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侵袭所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乙型肝炎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毒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炎则涵盖了更为多样化的类型,包括代谢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遗传代谢性肝炎。
周晓玲说,中医在治疗肝病时,注重防治结合,强调辨证施治,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策略,一是积极干预,力求从源头上控制病因;二是精准施治,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周晓玲介绍,“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是肝病“四步曲”,现在肝病的治疗提倡“双抗”(抗炎+抗纤维化)同时进行。抗炎方面,五味子、鸡骨草、垂盆草、田基黄、柴胡、茵陈等都是现代药理学证实有非常好的抗炎保肝作用的中草药,但是均需在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纤维化方面,中医药有独特的优势,一些经典中成药与经典方剂有不错的效果。
周晓玲表示,中医重视治未病,“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所以中医强调平时的生活调养,保持良好睡眠和规律作息。从23时至凌晨3时,也就是子时和丑时,是中医主张的肝胆当令时间,往往这个时候肝脏的解毒功能会增强,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睡眠。此外,不过食寒凉、不洁食物,忌饮酒,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也是维护肝脏健康的重要环节。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