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州板池屯:壮锦非遗传承织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7/28 13:35:19
来源:新华网

广西龙州板池屯:壮锦非遗传承织新篇

字体:

  新华网南宁7月28日电 “壮锦的织法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会织壮锦。”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龙州县板池屯壮锦织锦协会会长李东梅向上海外国语大学2023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国情调研团的成员介绍当地壮族织锦技艺传承情况。

  壮锦是广西的代表性民族手工艺品,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李东梅所在的双蒙村板池屯,织锦历史悠久。2016年,在自治区文化旅游部门、广西博物馆和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当地建立龙州壮族织锦技艺非遗扶贫工坊,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壮锦技艺。

  壮锦一般以原色麻线或棉线为经,以染色麻线或棉线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布机手工精编而成。其色彩鲜明、结构严谨且富于变化、风格粗犷热烈,同时图案有太阳纹、鸟纹等,代表了壮族人民稻作文化等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花朵、鸟类等吉祥喜庆之物的图案多用于制作衣裙、围巾、手提包等工艺品。

  壮锦的织造是一门复杂的工艺,先后要经过“纺纱、络线、倒线、装纡、户外牵经、拾交、梆结、穿筘、卷经纱、经纱安装、悬挂花筒、织锦”十二道工序,耗时很长。在织锦过程中,手工艺人需要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一条条编花竹和大综线编排在花笼上,织造时按编花竹一条条地逐次转移,通过纵线牵引,如此往复。

  在现场,李东梅向上海外国语大学师生详细介绍从种棉到纺纱,经过去籽、弹花、纺、染、浆等工序的棉纱制作过程,演示了传统的壮锦织锦流程。李东梅说,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织娘工作一整天也只能织成20厘米的壮锦。

  为了能够更好地织出适应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布匹,李东梅将传统的织锦机进行改良,加长宽幅。改良后的织锦机能够织出的布匹宽度由40-50厘米增加到70-80厘米,便于织造披肩等手工制品。

  龙州县板池屯壮锦织锦协会成立之初有30多位织娘,其中包括十几家脱贫户。织锦工坊是全国首批10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之一,采取定制的模式,织娘们在接到订单以后,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材料、设计图案,制作壮锦手工艺品。

  李东梅介绍,壮锦工坊为织娘们提供了织锦系统化培训,并搭起了织娘与客户之间的桥梁。壮锦手工艺品的销售促进了织娘就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采写:吴昕妮、冯诗琪、刘婕、郭冰倩)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