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9月6日电(记者农冠斌、田子骏)6日,记者在贯彻落实《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全力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23年9月《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实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桂林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风范、广西特色、桂林经典”的总体思路,推动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取得亮眼进展。
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体验动力滑翔伞(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五个“新”勾勒亮眼成绩单
桂林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楚在发布会上用五个“新”概括了《规划》批复实施以来,当地取得的新成效。
第一,“两个保护”交出新答卷。桂林奋力当好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的“二郎神”。漓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连续三年等级为优,空气质量优良率改善幅度排全区第三,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一项项新成就引人注目。同时,桂林确定每年的4月25日为“漓江保护日”。
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如意峰观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廖祖平 摄)
第二,文旅融合取得新成效。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依托湘江战役纪念馆等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低空旅游、漓江源躺漂等新业态、新玩法层出不穷。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6%、12.2%。
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产业园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原字号”“老字号”“新字号”“外字号”四篇文章,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输变电产业集群被评为国家级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先进装备制造集群被评为广西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1.7%……当地以新质生产力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城市品质得到新提升。坚持山水城市理念,把建筑轻轻地放在山水之间,实施一批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做到“一砖一瓦都入景,一街一道均成文”。建成“1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休闲圈”“15分钟旅游圈”,构建山水人城融为一体的城市格局、主客共享的高品质生活空间,获得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综合奖。
游客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遇龙河乘坐竹筏漂流观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廖祖平 摄)
第五,开放合作开辟新局面。发挥国家开放窗口的独特优势,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近一年来,新增或恢复桂林至吉隆坡等国际航线5条,近期还将开通桂林至墨尔本洲际航线。建设“桂林旅游大联盟”,境外游客今年有望恢复至百万人次。积极融入自治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深化与国际国内友城交流。
三方面苦功夯实建设支撑
李楚介绍,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桂林以改革精神推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在“两个保护”上下功夫。李楚认为,桂林山水之美是东方美学的典范,是独特的,也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打造以漓江为主体的多层级、多节点特色生态廊道网络,向全世界展示甲天下的山水之秀之奇之美。”
攀岩爱好者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进行深水抱石。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在推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一定要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李楚介绍,桂林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加快构建“433N”现代产业体系、形成“345”空间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内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努力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
——在推动文旅融合上下功夫。桂林一半是山水、一半是人文,推动文旅融合优势独具、成效显著。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旅游产业中有了更多获得感,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龙胜大寨村,2023年户均“年终奖”超2.5万元。“我们将推动文化和旅游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迭代升级旅游产品和供给模式,打造灵渠、资水丹霞等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现象级旅游产品。”李楚说。
以机制创新护航发展
桂林市委副书记卢新华介绍,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工作标准高,需要系统集成谋划推进。
这是在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拍摄的漓江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一方面是创新设立专门机构。卢新华说,桂林立足新形势新需要,创新设立市委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组建市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局,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长效的机构职能保障,实现有专门机构管事、有专属人员办事。
另一方面,制定目标指引。为落实《规划》关于“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要求,桂林市牵头编制了《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指引(2023—2030年)(第一版)》,旨在探索一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体系,为评估建设成效提供依据,成为建设工作的科学指南。
另外,在保护机制上,桂林也探索了不少创新举措。卢新华介绍,桂林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成立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大队、中队,落实“一村一辅警”,配备专职生态警察213人、生态辅警1684人,组建“二郎神”民兵分队,构建起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保护格局。深化“三统四治”改革,打造“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新模式,“以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为载体,升级‘星检漓江保护数字小卫士’线索举报小程序并入联动执法平台,群众通过手机小程序可及时举报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 在文旅品牌打造的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桂林持续做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文章,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研学旅游、赛事旅游、旅游演艺、旅游拍摄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低空+旅游”成为“新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