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宜州:“智慧蚕桑” 赋能乡村振兴-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05/13 19:13:27
来源:宜州区融媒体中心

宜州:“智慧蚕桑” 赋能乡村振兴

字体:

  眼下,正是蚕农抢抓农时采桑养蚕的忙碌时节。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石别镇清潭村和福龙瑶族乡永良村,自动化、半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应用到养蚕环节,提升养蚕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半自动喂蚕车,省时省力效率高。在清潭村,90%的农户以养蚕为业。走进清潭村小思冬屯蚕农黄大源的蚕房,只见黄大源和家人熟练地把刚从地里采摘回来的桑叶倒入装有滑轮的喂蚕车,喂蚕车缓缓移动,他和家人站在喂蚕车上,均匀地将桑叶洒喂给蚕虫。黄大源说:“以前我们是踩着砖头,用背篓篓桑叶来喂蚕,现在用喂蚕车,喂蚕时间缩短了一半。”

  喂蚕车通过轨道运行,蚕农只需将桑叶倒入车斗,拉动固定的绳索即可前进和后退,轻松完成投喂,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大幅提高了效率。

  自动上簇机,一键操作轻松管理。在另一户蚕农覃金玉家,自动上簇机悬吊在蚕房上方。蚕宝宝上簇后,只需按下开关,簇架便能自由升降,方便蚕农随时查看结茧情况。“过去用链条手动拉簇架,费力又费时,现在装了自动上簇机,轻轻一按就能操作,省力多了!”覃金玉笑着说。

  据了解,清潭村小思冬屯目前已有10多家安装了自动上簇机,拉弄村龙歪屯安装自动上簇机的户数以达到95%。

生茧待烘烤。(潘淑兰 摄)

  数字烘茧,产量翻倍品质更优。在福龙瑶族乡永良村的板甫茧站,这是河池市恒业茧丝有限责任公司的茧站点。这里新添置的蚕茧烘烤机采用数字控温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土炉烘烤。“以前用土炉每天只能烘5000斤茧,现在用数字调控,每天能烘10000斤,效率翻了一倍。”茧站老板陆建相介绍。

  陆建相说,一套蚕茧烘烤机设备32万。由于数字化烘烤还能精准控制温度,确保蚕茧品质更稳定,今年以来,河池市恒业茧丝有限责任公司的60家茧站全部蚕购置了蚕茧烘烤机。

  从“人背桑叶”到“喂蚕车运叶”,从“土炉烘茧”到“数据调控”,宜州的蚕桑产业正迈向智能化、规模化。据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宜州蚕茧产量达4.4万吨,产值26亿元,带动11.9万户蚕农增收。(潘淑兰 韦毅)

【纠错】 【责任编辑:牙举成】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