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广西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美好家园
2021-10-16 09:18:49 来源: 广西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八桂大地万物共生的礼赞 ——广西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美好家园

  近日,从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传来消息:广西生物多样性硏究和保护协会申报的《广西渠楠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治理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案例》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广西生态保护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同时积极落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切实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工作,书写了八桂大地万物共生的和谐篇章。

  为濒危野生动物繁衍壮大撑起“保护伞”

  白头叶猴是全球20多种极度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目前主要分布在崇左市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岩溶石山地区,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作为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壮族村寨,扶绥县山圩镇渠楠屯地处喀斯特石山丘陵地带,位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内。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民的活动曾一度影响到山林中的“近邻”——白头叶猴。为了保护白头叶猴,2014年,渠楠屯以自然保护小区的形式挂牌成立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

  “与政府自上而下建立的保护区不同,渠楠社区保护地的管理与决策并不依赖专职管护人员、法律和一整套管理制度,而是靠习惯及村民的共同监督实现。”渠楠屯负责人介绍。

  保护地成立以来,采取自筹、自建、自管理和自受益的方式,让村民参与决策,日常管理中,有90%以上的破坏现象都是由村民自发举报。如今,在渠楠,违法违规盗猎或采集野生动植物和破坏栖息地的现象已基本杜绝,白头叶猴的数量由2012年的50多只增加到目前超过160只。

  渠楠白头叶猴社区保护地典型案例,是广西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区大力开展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外来入侵物种、重要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原生地保护和受威胁状况等调查,在弄岗、大瑶山、猫儿山、木论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定位观测,组织开展白头叶猴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的调查和保护。

  目前,广西涉及白头叶猴、黑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穿山甲、瑶山鳄蜥、冠斑犀鸟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与人工繁育工作有效推进。其中,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早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约1300只;东黑冠长臂猿由原来的3群发展到了5群,个体数量由22只扩大到了35只。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广西是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种类数量达1.8万多种,居全国第三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和资源基地,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天然基因库。

  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广西积极探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就地保护成绩显著。共建立自然保护地223处,自然保护地面积225.36万公顷,自然保护区78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处,居全国第六位,有效保护了广西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31%的红树林湿地。这当中,包括白头叶猴等广西特有的极度濒危野生动物,以及德保苏铁、海南风吹楠、凹脉金花茶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迁地保护初见成效。通过建立动植物园、物种种质基因库(圃)、禽畜保种场、保存库等多种形式,收集了5000多个植物种类,保存了6万余份作物遗传资源;成功实施了兰科植物、德保苏铁、黑颈长尾雉、大桂山鳄蜥等多项珍稀野生动植物“再引种”或野外放归工程。

  ——政策法规逐步完善。颁布或制定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法规和规章。今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办法(试行)》印发,这是全国首部遗传资源方面的地方性法规。

  近年来,广西不断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绿色家底”,加快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先后投入20亿元和80多亿元开展漓江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大投入进行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目前,我区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授牌的市(县、区)分别达到了13个和4个。同时,各地持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专题宣传科普活动,积极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志愿者参与、社会协同”的野生动物保护新局面。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美好家园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有赖国际社会的合作。

  近年来,广西大力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其中包括:与越南高平省签署《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山口和猫儿山两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山口和北仑河口两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2017年4月25日,广西正式启动由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开发的国际履约项目试点工作——“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框架项目”,目前已完成示范点罗汉果、金花茶等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开发利用的调查等工作。这对提高广西各级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对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的了解,加强各级生物多样性保护部门的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万物有灵皆可诗。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自治区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当前,广西正在以感恩奋进、担当奋进、加压奋进的作风,坚决扛起保护好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的历史责任,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记者 余 锋 王艳群 通讯员 昌苗苗 张 雷)

  

+1
【纠错】 责任编辑: 蒋颖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6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