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春走基层|“南菜园”里喜事多 种植大户年入百万
2022-01-30 11:47: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南宁1月30日电(谷雨)除夕将至,准备年夜饭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而新鲜蔬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夕,在我国重要的“南菜园”——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一望无际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生机勃勃,每天新鲜采摘的蔬菜从这里的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无人机航拍贺州市八步区东融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里,工人们正在地里采摘豆杯。新华网 刘君 摄

  八步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被誉为“百年菜乡”。东融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位于八步区铺门镇,这里地处贺江河谷,土地平坦、连片、肥沃,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果蔬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

  示范区负责人、贺州农投正地公司副总经理袁蕊介绍,目前示范区秋冬菜种植面积8000多亩,成熟上市的蔬菜主要有菜心、豆杯、芥蓝等品种,日采收量可达5吨,主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北京、上海等地。

工人在地里采摘豆杯。新华网 蒋颖 摄

  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里,一种长得跟豆苗很像的蔬菜——豆杯长势正旺,30多名工人正弯腰抓紧采摘。“豆杯跟豆苗的区别,类似车厘子和普通樱桃的区别,是基地前几年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品质好生长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销蔬菜,用来打火锅非常可口,也可以做成上汤豆杯、虾仁炒豆杯,尤其受小孩子的欢迎。”袁蕊说。

  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谢送是当地的种植大户,2019年他看到家乡蔬菜产业发展前景不错,便辞了广东的工作,回来承包了200亩土地种植豆杯和菜心。最近几个月天气适宜,豆杯亩产近800斤,谈起去年的收入,谢送腼腆地笑了:“收入保守估计有100万。新一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种的豆杯长得越来越好,能运到全国各地去,让更多人吃到这种新鲜、绿色、美味的蔬菜。”

无人机航拍贺州市八步区东融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里,工人们正在地里割上海青仔。新华网 刘君 摄

工人在地里割上海青仔。新华网 蒋颖 摄

  在另一片种植上海青仔的地块里,同样是一片忙碌。工人瞿光别从早上7点开始在地里割菜,已经忙了3个多小时,像一朵小花似的上海青仔在她的快刀下,飞速地被割下来,菜筐里不一会儿就堆了大半筐。“我每天能割300斤左右,平时的人工费是7毛一斤,快过年了,现在涨到9毛一斤,很开心。”瞿光别说,希望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好,这样她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

无人机航拍贺州市八步区东融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管理中心。新华网 刘君 摄

  八步区铺门镇与广东封开县接壤,示范区里的蔬菜从地里采收后,经过打冷、分装、称重等环节,最快当天晚上即可装车,第二天早上7点前就能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在示范区的冷库区域,一辆车身上写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专用配送车辆”字眼的冷链车正在装车,每件包装箱上都贴有二维码,只要拿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蔬菜生长全周期图片、质检情况、农事记录等信息,实现智慧溯源。

一辆运输蔬菜的冷链车正发车。新华网 刘君 摄

  袁蕊介绍,为了保证蔬菜品质,运输全程冷链。“基地一天24小时都发货,每天发10车左右,根据蔬菜品种的不同,每车是3至5吨。像这车豆杯上午11点发车,3个小时就能到达广州,晚饭时间就能送上大湾区市民们的餐桌。”

  近年来,八步区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联农带农效益明显。贺州市八步区委常委、副区长聂新宇介绍,八步区坚持“农业东融”主线,正推动蔬菜产业向高产量、高品质、高效益转型,目前全区3.6万农户参与商品蔬菜产业种植,参与全产业链就业人数达21万人,其中,仅东融蔬菜产业核心示范区就吸纳了2万多名群众参与,成为股份农民和职业农民,人均每年增收近3万元。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1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