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视频
蓝胜:东博会为大化带来持续发展动能
2022-09-19 11:40: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蓝胜接受专访。

  9月16日至19日,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期间,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蓝胜做客新华访谈,就近年来大化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在开发合作、改革发展、商务投资、产业提质升级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介绍。

  新华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大化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在开放合作、改革发展、商务投资上有哪些收获和成效?

  蓝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大化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坚持“项目为王”导向,加大开放力度,拓展合作渠道,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签约成果不断丰硕。近年来,大化高度重视参与东博会和峰会工作,每一届都组成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党政代表团,围绕康养美食、冷链物流、新能源等产业补链延链精准招商,积极参加到对接座谈、项目签约等活动中。“十三五”以来,大化在东博会和峰会上签约1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67亿元,招商引资利用内资达145亿元,全口径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项目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大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全面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实现“跨省通办”“全区通办”,企业开办实现“0.5日办结”“零成本”。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市场主体超2万户,较“十三五”初期增长71%。

  三是项目成效不断显现。大化开展“三企入桂”“行企助力转型升级”活动,强化对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竣工投产率进行跟踪监测,促进项目顺利实施,企地双赢。比如,签约的大化万商国际商贸城,集现代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休闲办公、仓储物流为一体,改变全县家居建材、五金机电等行业规模小、分布散乱、档次低差的现状,全力提速大化城市商业发展,同时解决了部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大化红河北路地下商业街,不仅有效改善城市交通压力,对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商业竞争力,促进沿街物业升值和商业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是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十三五”以来,各类项目的落地极大地推动大化经济社会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家企业通过国家级高新企业认定,实现“零的突破”。2019年,大化县被列为广西易地搬迁农民工业扶贫示范县,城西产业园荣获“自治区特色小微企业示范园”称号。2021年创建成功“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展现瑶族民族文化的街区—达吽小镇被授予“广西旅游休闲街区”称号,“山水大化、美食之乡”享誉区内外。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蓝胜做客新华访谈。

  新华网: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大化如何借助东盟会平台,为产业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蓝胜:大化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县,享受多项国家优惠政策。同时,大化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距南宁市区约1个半小时车程,贺巴高速大化段全线贯通,红水河贯穿全境。下一步,我们将借助东博会,重点抓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驻点招商力量。充分利用粤桂东西部协作政策和深圳市宝安区优质资源,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常态化驻点招商,吸引一批大湾区企业进驻大化、投资大化、发展大化;健全政企互动机制,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年内开工建设睿洋年产50万吨石英砂(粉)等项目,倒排时间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狠抓“四上”企业培育。今年,我们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上规入统,重点培育汐湖塑料制品、锦盛塑料制品、华大印业、鸿蒙靶向科技、盛达商品混凝土、晨安矿业等9家企业上规入统,争取已有培育对象的8个行业限上企业全部实现行业清“零”,进一步发展壮大规上企业规模。

  三是产业就业促进增收。大化生态食材发展得天独厚,是中国绿色食材基地、全国生态食材示范基地。我们正在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的七百弄鸡、湖羊、红水河鱼等特色养殖产业,推进462个种养场正常运行,重点发展鸡、羊、鱼、牛四大特色产业,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1.6%,带领群众走上市场化、规模化农业产业振兴之路;引导脱贫人口外出务工5万人以上,不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

  新华网:我们知道,大化拥有淡水养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康养美食之乡等荣誉称号。那么,大化是如何依托红水河流域的生态优势资源转换为产业优势,做强做优地方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呢?

  蓝胜:红水河在大化境内有160公里,滋养着全县49万各族群众,是大化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3%,先后荣获“广西森林县城”“自治区级生态县”称号,16个乡镇有10个乡镇荣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我们将依托红水河流域生态优势,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第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一是推动七百弄鸡全产业链发展。我们重点做大做强七百弄鸡产业,建设完善七百弄鸡全产业链,推动七百弄鸡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培育七百弄鸡种鸡繁育企业4个,年存栏种鸡共20万余羽;建成七百弄鸡养殖场158个;同时,我们成立七百弄鸡养殖农民合作社55个,七百弄鸡养殖家庭农场5个,带动群众参与养殖。今年预计出栏七百弄鸡超350万羽。二是推动千山万弄养殖百万羊。我们创新引进新品种,推动千山万弄发展养殖百万羊。在规划推动年养殖出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的七百弄山羊30万只和努比亚山羊10万只的同时,实施年养殖出栏湖羊60万只项目,建成县级湖羊养殖基地2个,建成乡级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园19个,村级百只湖羊扶贫养殖场68个,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二是推动淡水养殖发展。利用岩滩水电站库区发展淡水养殖,打造“大化大头鱼”品牌,发展大水面淡水养殖面积1.3万亩以上。实施陆基圆形池养殖,引进盛博渔业公司、盛唐渔业公司建设陆基圆形池养殖名贵鱼类,建设陆基圆形池养殖基地7个,发展陆基圆形池养殖150个。全县完成水产品产量1.65万吨,产值达2亿元。

  第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山水大化、美食之乡”定位,把全域旅游作为发挥大化生态资源优势和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旅游品牌创建,创建岩滩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下柳·花开”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完善大化瑶山康养休闲骑行线路、情人湾国际休闲运动公园运动体验线路。深入实施“美食驱动战略”,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民宿、民族餐馆,推广大化美食。

  第三,大力推动工业振兴。完善工业园区详规、控规编制,为新型工业发展预留空间。全面落实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实施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和工业倍增行动,做优做强绿色水电非金属材料、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等重点支柱产业,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产业集群,加快布局大健康、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扎实推进城南工业园易地扶贫搬迁就业配套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加快谋划推进大化工业码头等重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

  新华网:最后,蓝县长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未来如何持续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招商引资大平台,规划大化乡村振兴工作的方向?

  蓝胜:我们将借助东博会大平台,注重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相结合,加大“五企入化”招商力度,深入开展“行企助力转型升级”行动,采取云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形式,争取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大化,完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提高签约项目资金到位率。深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大化“长寿、绿色、生态”品牌效应,实施科技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行动,进一步做大做强七百弄鸡产业、肉羊产业、肉牛产业,发展提升传统种植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1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