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桂林,用艺术召唤未来
2022-12-19 08:51:21 来源: 广西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原标题】桂林,用艺术召唤未来

  12月18日,在卡塔尔多哈的卢塞尔体育场,一场全球瞩目的世界杯决赛,尽情挥洒着体育的激情与热血。同一天,一场“山水之舞”2022中国街舞大会作为桂林艺术节的收官之作,热情放飞着属于艺术的青春与梦想。

  沟通世界,面向未来。经历了席卷全球的疫情冲击之后,人们用体育和艺术的盛宴召唤世界回归的脚步。从12月10日至18日,一批中外艺术家齐聚桂林。29台节目、128场精彩演出,为古老的山水之城编织着艺术的斑斓色彩。这个冬天,全球顶级的运动狂欢和世界级的艺术盛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北纬25度附近的两座城市,在北半球的冬日掀起一把热火。

  这是一场关于希望和梦想的时空之约,这是一条关于复苏与重启的开拔之旅。相隔5800公里,桂林与多哈、艺术和体育,燃烧着共同的青春激情,涌动着同样的勃勃心跳。

  一张递给世界的名片

  艺术和体育是人类通用语言,是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桥梁。正如多哈用一场足球的狂欢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桂林选择用一场高规格的艺术盛宴作为递给世界的名片,以此展现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了解一座城市,文艺是最诗意的方式;爱上一个地方,艺术是最浪漫的理由。

  放眼全球,城市艺术节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诸多城市因艺术节而备受瞩目,比如英国的爱丁堡、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等。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等知名艺术节迅速崛起,方兴未艾,艺术节在文化催生、产业构筑、城市营销、社会认同和精神凝聚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已成为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桂林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的第一站就来到桂林,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赋予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使命。

  依托桂林秀甲天下的山水,按照“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要求,打造一个“世界级标准”的艺术节,是广西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一个大手笔、大动作。

  作为此次艺术节艺委会主席,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把桂林艺术节的举办视为“历史的选择”。在他看来,桂林不仅有山水甲天下的优势,也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尤为珍贵的是1944年“西南剧展”的文脉仍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精神遗产的传承才是一个文化活动的灵魂所在。

  12月11日晚,2022桂林艺术节开幕式在新修缮的广西省立艺术馆举行,一场赓续“西南剧展”历史文脉的艺术盛典,78年后在同一个地点再次出发。开幕式上演了一出时空交错、中西合璧的大戏,带领观众穿越艺术之门,回望“西南剧展”激情燃烧的壮举;跨越“文化之桥”,走进爱丁堡、阿维尼翁等著名艺术节举办地,唱响连通世界的艺术之音。

  “山水有约,桂林有戏”。历时9天,29个演出项目,128场展演,桂林艺术节承接“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盛举”的余韵,以充满青春活力的姿态进行了一场世界级艺术实践。

  在桂林艺术节上,名家大作云集,艺术门类丰富,一流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轮番登场——根据鬼才作家马伯庸作品改编的同名舞台剧《两京十五日》,由众多大伽班底担任主创,以缜密的细节、生动的人物、连续反转的高能剧情,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思考人性与生命的意义;

  由广西师范大学望道话剧社根据白先勇小说《花桥荣记》改编的同名话剧,围绕桂林米粉的秘方,将其与地理自然、地域文化融为一体,用米粉串起了海峡两岸割不断的文化血脉;

  戏剧《谁是麦克白》则改编自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该剧通过时空穿越,把原著中麦克白与中国古代赵光义、公孙子都等几位人物结合在一起,用当代思维解读戏剧经典,表达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桂林艺术节,让桂林这座城市因山水享誉世界之外,也以艺术的名义,向世界递上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

  一份来自青春的宣言

  在9天的艺术节时间里,整个桂林城尽显青春活力,“年轻态”和“国际化”的潮范儿成为城市风尚主旋律,不仅是山水间造型别致的舞台传达着时尚的气息,就连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也变身为潮流艺术的“容器”,让老街巷成为“Z世代”的新舞台。

  “年轻”“活力”“多元”“创新”是“Z世代”的特征,桂林艺术节将“Z世代”定位为最重要的目标人群,因此,这些关键词也成了艺术节的时尚标签。在各类艺术创作和活动中格外注重“年轻态”“时尚化”表达,吸引更多青年加入艺术行列,成为艺术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艺术节的“年轻态”首先表现在与国际艺术潮流的“零距离”。作为老一辈戏剧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对戏剧风向的转变尤为敏锐,他注意到,在桂林艺术节上出现了“帐篷剧场”,“这是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深受年轻人喜爱,因为靠近真实生活场景,让人们体验生活在戏剧里面,因此能够吸引普通观众和戏剧爱好者参与其中”。

  在艺术节上,众多青年创作者将“多元”与“创新”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观众带来诸多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在桂林古南门湖心岛上演的《浮生六记》,将演出场景设置于岛上的园林中,并为观众定制了一条沉浸式观演线路,观众们可以随着剧情“移步换景”跟随戏中人体验剧情。街偶巡游《太空牛在地球》,“宇航员”来回穿行东西巷,不时吹出花样泡泡,吸引观众热情与其互动。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大戏,“帐篷剧场”“独角戏”“形体戏剧”等新型戏剧形式大行其道。比如互动式戏剧《米粉异想曲》,主创人员邀请观众走进帐篷,犹如走进桂林米粉铺,边吃边聊,悠然惬意。

  郝戎表示,桂林艺术节充满创新活力,一些小众戏剧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并不是特别成熟,但是年轻创作者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这种敢于尝试的勇气令人钦佩,桂林观众对新艺术形式乐于接受、群众文化基础好。这为艺术节后续的发展探索,提供了更为自由的环境和空间。

  桂林艺术节期间,“艺术与城市”主题论坛增设分论坛探讨“当代中国青年戏剧导演的发展策略”,逍遥沙龙艺术系列讲座走进桂林的高校、中学及讲古堂开讲,国内知名文学、戏剧等领域艺术家和学者,与艺术生、学生戏剧团体成员深入探讨艺术创作、跨文化艺术交流等话题,共同感受新时代戏剧魅力。

  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制作人李东看来,“年轻态”也指艺术节需要面对谁,其中一个就是参与者的年轻化和观众对象的年轻化。因为年轻是未来、是延续,是所有艺术节都要争取的目标。但是在年轻化的过程中,并不排斥观众和参与者的最大公约数。桂林艺术节从办节方式、结构,包括成立艺委会这种形式,都是国际通行的方法。有了好的方式方法,踏实走下去,桂林艺术节就有可能做成一个吸引更多年轻人的艺术节。

  活力四射的2022中国街舞大会、花样百出的街区巡游等活动、思想潮流的碰撞,无不让“Z世代”狂热追捧,在桂林的青山绿水间掀起一轮又一轮青春风暴。

  一封寄向未来的邀请函

  年轻,让艺术与城市充满生机活力;未来,城市向世界发出热情的邀请函。

  在这诗意青春的艺术节时光中,山水与人文交织,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夜幕下的象山漓江边,法国爵士歌手开启了《玫瑰人生》香颂音乐会;七星岩溶洞里,以色列音乐人的手碟演奏如天籁之音回响;桂海晴岚青山秀水间,一场“山水Live”令外国友人其乐融融……

  法国爵士歌手Anne Evenou表示,她非常喜欢这样的艺术节,能在漓江边象鼻山前演出、能在美丽的桂林山水间放歌,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她一直喜欢中国文化,非常喜爱桂林,希望能在这里一直生活,也让她家乡的人了解桂林、喜欢中国。

  “桂林艺术节是一个融合中华文化、当地文化和国际文化的活动,这一亮点很吸引人。如果能继续发展成固定的活动,每年有不一样的文化活动主题,肯定会吸引更多中国以外的游客。”来自泰国的观众李慧玲说道。

  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看来,一个艺术节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几项因素。一是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否独特,比如威尼斯湖上舞台,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一睹风采,特色性是一个关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独有的。二是长期为人关注的艺术节必定是由作品来支撑,因此要注重展演作品的品位和质量。有人文底蕴、知识背景的保障,才能让艺术活动保持活力、不断前行。三是知名艺术节的口碑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延续和积累,才能逐渐形成特色备受认可。要有世界眼光看待文化、用国际的标准衡量创作,要有耐心、恒心坚持出好的成果。

  以世界的眼光,向青年敞开怀抱。此次艺术节组委会特别发布了“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招募华语青年戏剧英才。

  据了解,首届英才计划包括“孵化培育”和“邀约推广”两个板块。其中“孵化培育”板块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华语青年戏剧人提供全面平台性服务。目前,组委会邀请了两位国内中生代导演的杰出代表——黄盈和赵淼,作为此届“全球华语青年戏剧导演英才计划”推广人。

  现为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的赵淼表示,作为“英才计划”的推广人之一,将瞄准热爱戏剧的青年,让五湖四海的青年来到这里汲取养分创作生产。在艺术节框架下,未来可供拓展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此次艺术节提出了“戏剧+”这一大课题,是通过戏剧与产业、生态、旅游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对城市的风貌、对人们的习惯、对整个的旅游业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来可以围绕戏剧打造艺术家创业街区、文创市集、城市戏剧计划等,让艺术切实服务于城市发展这一核心,为城市艺术生态升级贡献力量,也希望更多青年人才来到这里创业发展。

  伴随着桂林艺术节的落幕,人们将目光投向这座城市的未来。

  知名导演王潮歌用艺术家的真挚和坦诚发出邀约:“我希望桂林艺术节不仅仅是桂林的、广西的,更是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今后一提到桂林艺术节,在每一年的那一个时刻,必须为你而来。”

  郝戎对于桂林艺术节后续发展有着很高的期待:“全世界的艺术节各不相同,桂林艺术节需要‘立足本土,面向世界’,逐渐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路线和模式,把桂林艺术节打造成国际文化艺术知名品牌。希望通过桂林艺术节,以戏剧作为主体做好文化赋能,赋能城市建设,带动城市发展。”(记者 孙鹏远 林雪娜)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1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