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从发展“边缘”到东融“前沿”——广西贺州市20年砥砺前行谱新篇
2022-12-26 08:33:5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新华网南宁12月25日电 题:从发展“边缘”到东融“前沿”——广西贺州市20年砥砺前行谱新篇

  记者雷嘉兴、黄庆刚

  它见证了始建于秦代的潇贺古道的繁华历史,又是一座刚满20岁的年轻城市;它曾是发展“边缘”,又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走向东融“前沿”……

  位于桂东北的贺州市建市2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抢抓战略机遇、锐意改革创新,实现了经济总量从长期排名末位到晋位升级,全面小康建设从贫困县“全覆盖”到“全摘帽”、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发展格局从“边缘”到“东融”前沿的三大历史性跨越,正加快步伐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贺州篇章。

  激活区位优势,全面东融开拓发展新局

  贺州市钟山县位于贵广高铁沿线,从钟山到广州的车程只要2个小时。走进钟山县工业园区,一家家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繁忙。“我们到很多地方进行过考察,这里的区位优势和‘妈妈式’服务让我们最终选择落户。”从广东转移而来的富虹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石宏根说,目前公司产值已达1.6亿元,正计划将更多的生产线转移到这里。

  投资总额32亿元的广西(钟山)东融声谷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1亿元的广西(钟山)东融浩吴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蓝碧鸟智能触摸屏液晶屏智能终端整机项目……一个个大项目的落户让钟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安文无不感慨:“以前我们是无人关注的‘省尾’,现在却成了产业集聚的热土。”

  钟山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贺州激活区位优势的缩影。20年前,被称为交通“末梢”的贺州通往南宁的只有两条二级公路,需耗时近7个小时。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实施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如今贺州形成了集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快速路、农村公路于一体的“两铁四高两江一枢纽”的交通格局,昔日交通末梢跃升成为交通枢纽,成为了“川贵广—港澳—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贺州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2018年以来,贺州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聚焦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理念、规划、交通、产业、金融、人才、服务“七个东融”。通过设立驻粤港澳大湾区经贸联络处、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成功实践科研孵化在大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的“双飞地”经济模式,精准承接大湾区外溢产业,贺州经济发展跑出东融“加速度”。2018年至2021年,全市GDP平均增长10.3%,增速排名全区第一;全市新引进项目1194个,其中新引进粤港澳大湾区项目728个,占比61%。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快速发展的贺州正积极壮大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在广州、深圳等地建成5个‘人才飞地’,邀请71名大湾区专家人才来贺州开展技术攻关,项目合作。”贺州市党员教育中心副主任黄凌说,贺州以市校合作为突破,通过联姻式柔性挂职、智囊式组建团队、“候鸟式”聘请专家等方式借智借力,先后与深圳大学等6所大湾区高校、5个科研机构及高端智库签订合作协议。

  “抓东融就是抓开放,谋东融就是谋发展。”贺州市委书记李杰云表示,贺州将锚定“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总目标,努力在发展理念、交通联通、产业振兴、营商环境、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七个方面先行示范。

  集聚创新动能,高质量发展赢得“金玉满堂”

  塑形、雕刻、抛光……在贺州市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对手中的黄金进行加工处理。不久后,这些精美的饰品、摆件将进入全国各大珠宝品牌商店。

  通过抢抓深圳黄金珠宝加工企业外迁机遇,短短两年多时间里,贺州“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交易展览、电商直播、研发设计等功能为一体的黄金珠宝产业园,目前已进驻企业81家,2021年产业园实现产值超300亿元。

  工作人员正在对黄金进行加工处理。(平桂区委宣传部供图)

  设市之初的贺州,工业以木材加工、造纸、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为主。20年来,贺州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动能,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21年,贺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8.2倍。如今,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智能制造、金属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擎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碳酸钙是贺州市传统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之初,碳酸钙产业的产品整体在低端徘徊,产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贺州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进供应链服务公司谋划产量高质量发展路径,构建起“一石多吃、吃干用尽”碳酸钙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的一处施工现场,贺州市降解新材料全产业链一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碳酸钙是可降解塑料的优质填充物,作为改性填充剂添加含量可达60%,有效降低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成本。”广西云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礼雄说,近年来,“禁塑令”的推行催生出利用碳酸钙作为改性填充剂的可降解新材料产业,而贺州市拥有丰富且优质的碳酸钙资源,非常适合发展可降解新材料产业。

  供应链平台公司为贺州市碳酸钙产业进行优化、拓展上下游的资源提供了平台保障和坚实基础。广西东融怡亚通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梓亦介绍,怡亚通在贺州成立的碳酸钙产业供应链平台成为连接上下游资源对接的枢纽,“我们将碳酸钙产业链延伸到广东的陶瓷产业、山东的造纸业、河北的橡胶产业等产业下游,以供应链平台为纽带形成统一市场网络,打造碳酸钙产业线上线下交易平台——金石银钙网,助力贺州碳酸钙产业发展。”

  2021年,贺州市石材碳酸钙全产业链企业达600多家,总产值超320亿元。今年11月,贺州市印发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产业链条完善、轻钙重钙并举、线上线下同步、“两业”融合发展的高端石材碳酸钙产业集群。

  贺州市市长彭代元表示,贺州市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强化产业建链补链强链,依托贺州的资源优势,打造新经济业态,持续推动产业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开发绿色资源,生态福利持续释放

  12月15日,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贺州市“中国温泉之城”称号。作为广西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贺州温泉资源具有分布点多、储量大、水温稳定、水质好等特点,已探明的日可采地热流体量达到10490.44立方米,地热流体最高温度达到86.0℃,富含硫、砷、硒、氟、氡等微量元素。

  地处粤桂交界、位于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的西溪森林温泉风景优美、游人众多,100多个室外温泉池遍布山间,令人心旷神怡。度假村负责人介绍,度假村大部分客人来自大湾区,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温泉资源使得度假村一直保持较高入住率,三期温泉小镇的建设和销售也正顺利推进。

  近年来,贺州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擦亮“世界长寿市”“全域长寿市”名片,长寿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等绿色产业发展稳步推进,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

  “贺州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特色农业种植,”贺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胥宇建说,贺州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培育短平快产业的同时,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以蔬菜、脐橙、红瓜子等为主导产业的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昭平县打造绿色食品茶、有机茶,2021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4.7万亩,产值超过20亿元,解决全县12万人的就业问题;富川瑶族自治县大力推进脐橙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全县脐橙面积超27万亩,“富川脐橙”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桂区打造广西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如今,各县区立足生态优势,实行错位发展。

  这是广西姑婆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贺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文化旅游、生态康养红红火火。融合山水独特风光的姑婆山、记录近千年历史印记与缩影的黄姚古镇、嵌入现代元素的温泉度假村……贺州从“粗散观光”不断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今建成粤港澳生态旅游“后花园”。

  从白墙褐瓦的村庄到山水园林般的城市,贺州还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持续改善城乡面貌。近年来,贺州相继建成园博园、爱莲湖公园、大钟山公园、金泰湖公园、永丰湖公园、贺江南北堤公园等城市公园,建成区绿地率为37.7%,基本实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目标,过去落后的“小县城”蝶变为现代化“山水园林城”,生态资源切实转化老百姓的生态福利。

  去年以来,贺州市启动实施了51个以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市政等民生领域为主的建市二十周年项目。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为广大群众创造出更加整洁、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