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新华全媒+|“靠山吃山”谋振兴——广西仫佬山村的新年二三事
2023-01-12 08:36:2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泽菊家去年卖了6头小牛,收益得有2万多元吧。长标家种的毛节瓜收了6000多斤,今年还得多种点呢。”

  冬日的暖阳刚洒进仫佬山村的田间地头,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德音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国党就跑到村里的几个产业基地和村民拉家常。新年伊始,他要了解村民的想法,和他们一起谋划今年的产业发展。

  在肉牛养殖大棚前,村民潘泽菊和潘长标几人边聊边干活,把发酵后的有机肥装车运到村里的蔬菜生产基地。这几天由广西大学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在当地对村民进行种养技术指导,建议添加一定比例有机肥增加蔬菜地肥力。

  “刚才书记说少了,除了6头牛,我家去年还卖了2000多只鸡,养殖收入接近5万元。”潘泽菊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说,过去村里不通路,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现在不光20多个屯通水泥路,产业路也四通八达,不少村民回乡发展,在种养业上大展身手。

  说起去年的生活和新年的展望,潘泽菊笑得合不拢嘴。新华社记者程睿泽 摄

  “可不是嘛,技术有专家指导,销售有第一书记牵线的渠道,我种了3亩多瓜菜,不同季节种不同品种,收入不比外出打工时差。”一旁的潘长标笑着说。

  德音村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95%的人口为仫佬族,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58亩,而且缺水。“十三五”期间,德音村曾是极度贫困村,2020年11月实现脱贫摘帽。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干部韦国党成为德音村新一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后,短时间内遍访全村363户建档立卡脱贫户,掌握了德音村的第一手资料。在与老支书、老党员和致富能人多次交流后,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韦国党和德音村党支部决定“靠山吃山”,因地制宜闯出一条高产值、有市场前景的经济发展之路。

  “实现脱贫后德音村有肉牛、桂香鸡、蔬菜等产业基础,但小而分散。乡村振兴阶段我们要立足资源特点,壮大产业规模,实现品牌化发展。”韦国党说。

  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潘建平3年前开始养殖肉牛,但刚开始规模小,形成不了带动效应。“韦书记找我谈心时看出我的顾虑,他联系农业专家来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并帮忙解决养殖的场地问题。我现在掌握肉牛自繁自养技术,养了50多头牛,一些村民也跟着我一起干,养牛大户越来越多。”潘建平说。

  村里养牛产生有机肥,就动员大家利用这些肥料扩大蔬菜种植;蔬菜田和构树地里有不少尾叶,就引导和扶持带头人养鸵鸟来消化;村里面的山林较多,就找来专家指导林下仿野生种植灵芝、食用菌……德音村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短、快、新、特”的蔬菜种植、禽类养殖和林下食用菌种植产业,点燃“靠山吃山”谋振兴的希望之火。

  潘业鹏在村里发展鸵鸟养殖产业。新华社记者吴思思 摄

  提到养殖鸵鸟,村民潘业鹏高兴得合不拢嘴。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潘业鹏看到广西有些地方开始养殖鸵鸟,就跟韦国党提出自己返乡养殖鸵鸟的想法。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并有大型养殖场工作经验的韦国党为他认真分析了养殖的可行性,并帮忙联系上鸵鸟种苗企业。如今潘业鹏养殖的首批20多只鸵鸟已经上市销售。

  “鸵鸟吃的饲料我们漫山遍野都有,一只成品鸵鸟可以卖5000元左右,还供不应求。这两年,我还在慢慢摸索养殖经验,我对将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潘业鹏说。

  为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去年,韦国党参加第一书记带货直播,推介烤肉干、德音系列蔬菜、德音桂香鸡等特产。此外,村里还招商引资注册成立罗城德鲜农业有限公司,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对农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元。

  扩建食用菌种植、推动德音系列产品进商超……谋划新一年的工作,韦国党已经有明确思路,他相信,抓住资源优势修炼好特色产业链“内功”,新年一定可以“开门红”。(记者黄浩铭、郭轶凡、吴思思)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7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