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奋力打造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广西北海市,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近日,北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吕勇江接受新华网专访,介绍北海市大力实施“人才强桂”战略、开展“产业聚才行动”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围绕打造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名人名家青睐之城,进一步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优秀人才的主要措施。
精彩观点
1

建强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建强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近年来,北海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才引领,聚焦产业发展引育产业人才、聚集各类人才,形成产才融合、双向虹吸的良性循环。“十三五”期间,北海工业总量排全区第3位,新经济异军突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连续两年实现翻番,总量占广西的60%以上。主要做法三点:
一、建强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依托重要园区、重大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建立建强人才集聚平台。
一是升级现有平台。在农业产业平台方面,建设桂台农业合作示范区,进驻台湾农渔业重点项目26个,引进35名台籍农渔业高层次专家。在工业产业平台方面,推动了3个园区、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升格为国家级,海洋产业园入选全区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园区和孵化器数量全区第二,聚集了专业技术人才6.3万多名,经开区内的惠科电子产业新城集聚管理、研发、技能人才1100多名。在文旅产业平台方面,打造“海丝首港”全景交互式生活港,集聚200多名国内外演艺人才驻地演出;创作“碧海丝路”精品剧目,培养近100名演艺人才,前往世界各地演出交流。
二是打造新经济平台。成功打造了北部湾信息港园区、高新区软件园区、银河科技产业园区、红树林现代金融产业城等承载平台,出台扶持政策,两年来共引进总部经济、现代金融、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等8个领域企业463家,其中包括新奥南方总部、新浪天下秀、忽米网等30多家头部企业,集聚网红经济、名人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从业人才2.4万多名。
三是共建科研平台。建成全区首个“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集聚高层次研发人才142名。引进中科院南海研究所、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北部湾研究所等20多家海洋研究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以院士专家领衔的硅材料技术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科创基地等产学研合作机构。实施重点产业“特聘专家”制度,建立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博士后工作平台。
1

引育人才,让产业有可用之才

引育人才,让产业有可用之才
二、引育人才,让产业有可用之才
以实施“1+18”人才政策为抓手,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育机制,推动“产业链”与“人才链”有机衔接。
一是大力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评价旧框框,突出企业认可度、社会贡献度导向,按照年薪超过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三个标准,给予不同等次的扶持奖金以及就医、购房、子女入学等优惠待遇;对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拥有200名以上年薪超过30万元员工的企业,以优惠低价供给土地,用于企业自主开发和建设人才奖励用房。
二是着力培养实用技能人才。针对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高起点规划建设2.2万多亩的职教园区,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职教之城”,推动建设演艺职业学校、网红学院、人工智能职业学院等近10所职业院校,仅用一年时间建成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并实现招生开学,全市在校高职院校大学生达到5.1万人,源源不断为企业输送实用技能人才。实施专技人才培育计划,支持37名国家、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创办工作室收徒授艺。
三是注重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实施企业家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遴选20名左右45岁以下的企业家后备人才,组织金融、法律等方面专家,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实施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支持50多名青年科技人才带领团队开展技术攻关,扶持石基信息公司打造400多人研发团队。连续5年举办“双创”文化节和“双创”大赛,评选出96个优质“双创”项目,先后培训20批次初创者,培养1500多名“双创”人才。
1

优化环境,让人才愿把根留下

优化环境,让人才愿把根留下
三、优化环境,让人才愿把根留下
引才更要留才。市委蔡锦军书记强调,教育、医疗人才是人才之基、人才之母,是留住人才的人才。我们大力度提升教育、医疗水平,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环境,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一是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实施“三三零”工程,投入37亿元建成32所中小学校,引进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西北师大北海附中等一批名校,新增5.5万个优质学位,基础教育硬件水平跃居全区第一方阵;实施“三名工程”,开出15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引进3名高中名校长,从国内重点师范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1706人,给予奖励6900多万元,有效提升全市教育水平。
二是创造一流的医疗条件。投入28亿元新改扩建6家公立医院,新增4100多张床位,医疗硬件条件实现质的提升,达到全区一流水平。实施“名医工程”,全职和柔性引进102位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对全职引进的名医给予80至250万元年薪。建立院士工作站、名医专家工作室,每年划拨5000万元经费用于名医人才工作、科研、教学,带动医疗水平整体提升,让人才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行市四家班子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人才制度,面对面听取意见,解决实际问题。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推出“珠城英才卡”,开辟惠企惠才高效服务“直通车”。建设人才公寓,落实1154套人才周转房。3年来,共选树120名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优秀人才,让人才有荣誉感、成就感。
1

以“四为”理念抓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以“四为”理念抓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刘宁书记要求我们打造好“品质北海、魅力北海”。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北海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城”,北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八个最、四个之一”的奋斗目标,使北海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城市,让北海人民为生活在北海而自豪。落实部署要求,实现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我们将围绕打造向海经济人才集聚区、海洋科技人才新高地、名人名家青睐之城,进一步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优秀人才。刘宁书记指出,要坚持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我们也将按照这个“四为”理念来抓人才工作。
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人才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北海实际,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北海市人才工作的意见以及产业人才、海洋科技人才、名人名家、青年人才等各类人才政策,修订完善教育、卫生等行业领域人才政策,整合优化人才引育计划和激励考核办法,形成“1+N”人才政策体系,提高我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二是谋划实施人才项目。实施人才引育计划。重点引进培育五个方面人才,分别是:规划、环保、财经等紧缺党政人才,教育医疗人才,实用性专技人才,跟北海重点产业相关的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名人名家。实施“候鸟”人才计划。针对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大批全国各地的退休专家学者、资深专业人员、名人名家等到北海过冬的情况,明确“候鸟”人才认定标准,出台“候鸟”人才服务措施、搭建交流活动平台,通过组织调研、开展座谈、征求意见等方式,听取“候鸟”人才对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吸引更多“候鸟”人才认知北海、热爱北海、唱兴北海、共建北海。建设北海英才园。内设名人公寓、名人主题馆、名家工作室以及学术中心、艺术品交易中心、成果发布厅等特色载体,吸引自带流量的名人和大师入驻,举办“产业领军人才北海行”“百名作家北海行”和“百名画家画北海”等活动,把北海打造成为名人聚集地。
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金融服务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队伍。鼓励用人单位为确有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配备行政助理;设立“人才专线”,实时受理人才遇到的问题,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咨询服务。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定期开展突出贡献人才、优秀企业家人才、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评选工作,设置城市合伙人、招才大使等荣誉称号,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形成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四是创新人才工作措施。深化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改革。探索设立人才发展局、人才服务中心,统筹全市人才工作力量,经常性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研究解决有关人才工作的重大事项,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协调。探索设立“人才飞地”。聚焦我市重点产业科技发展需求,由平台公司在高层次人才集聚地区租用或购置场地、设备,建设公共研发平台,设立“人才飞地”(科创飞地)。物色当地科研团队入驻搞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在北海孵化转化。引导我市重点企业在“飞地”设立研发机构,招引当地人才搞研发。同时,发挥人才科技前哨阵地作用,为我市人才引进、科技发展提供服务。
吕勇江
北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