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贺州:以人才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2-09-06 17:59:13 来源: 贺州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以人才集聚引领高质量发展——我市人才事业发展综述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贺州坚持人才引领发展,让人才“蓄水池”蓄足发展源动力。目前,全市人才总量34.9万人,比设区建市时增长了675.6%。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人才对我市各项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寿城大地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高位引领,打好人才引领发展“组合拳”

  “拿到‘人才绿卡’,我既激动又感动,这既是组织对我们的认可肯定,更是对我们的关心关爱,鞭策着我们继续发挥工匠精神。”贺州企业一线人才、“广西工匠”蔡小宇说,“人才绿卡”规定的每一条服务都是他最需要的、都很暖心。

  1月15日,在2022年贺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11名高层次人才代表领到了人才证书和“人才绿卡”。持卡人凭“人才绿卡”可在市内享受人才公寓租住、子女入学、便捷就医服务、免费健康体检、方便交通出行、景区门票优惠等10多项规定的专属服务,构建起多层次、全域化人才政策服务体系。据统计,我市共向经认定的281名高层次人才发放了“人才绿卡”。

  “人才绿卡”政策是我市礼遇高层次人才的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将人才工作和活动纳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中,市领导每年参与的重大人才活动和日常人才关爱慰问等人才工作不少于7次,进一步强化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组织部门三个“一把手”齐抓人才“第一资源”职责。

  针对人才发展中的“中梗阻”,我市先后谋划出台41个人才政策,重点在人才管理体制、人才引进流动、培养支持、激励评价及创新创业上提高“含金量”,为全市各领域各行业人才发展健全完善制度保障。同时,我市创新组建无编制科研机构——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不纳入机构编制核定范围、不设机构规格、不核定编制,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法人登记,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负责开展湾区产才状况及政策研究、湾区产才向贺州转移可行性评估、推介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目前已编印粤港澳大湾区政产经要闻简讯及报告20多篇。

  体制新则人才聚,机制顺则活力增。贺州坚持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力,在高位推动、政策引领、配强力量、构建平台上打出“一套组合拳”,按下人才引领发展“加速键”。

  抢抓机遇,唱响湾贺人才协作“双城记”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贺州是广西东融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桥头堡。近年来,我市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转型、产业和人才外溢契机,充分发挥本地生态环境容量、土地资源承载力、市场空间等明显优势,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智力转化。

  为了吸引大湾区人才竞相入贺,我市打破传统引才观念,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人才共享理念,以市校合作为突破口,通过“联姻式”柔性挂职、“智囊式”组建团队、“候鸟式”聘请专家等方式借智借力,探索构建市校产学研联盟合作机制,先后与深圳大学等6所大湾区高校、5个科研机构及高端智库签订合作协议。我市按照“科研、孵化在湾区,生产、转化在贺州”的飞地理念,变“筑巢引凤”为“邻凤筑巢”,在广州、深圳等地建成“人才飞地”平台5个,邀来湾区名校、名师、名企业等人才团队,进行离岸创新、技术攻关、项目合作,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人才入贺“广开门路”。2021年,我市“人才飞地”做法荣获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我市还坚持“以人才引项目,以项目聚人才”,推动设立市政府驻湾区经贸联络处,落实专项经费,派遣8个招商工作组、146位专业人才深入湾区开展定向“双招双引”,加速湾区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各要素积极向贺州转移;持续推动“政、产、学、研”多领域合作,先后引进广州亿航智能(健康)等新经济新业态项目108个,成功举办了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寿城行活动,吸引800多名高层次人才参加,成功签约15个项目,投资额超50亿元。

  此外,针对后发展地区高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难题,我市采取“柔性引才”做法,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专家团队到贺州共建22个东融名师工作室,柔性引进71名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产业领军人才集聚贺州,把引智变为引资引技的源泉,进一步扩充高端人才增量。

  近三年来,全市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4个、自治区级科创平台15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90件,市高新技术企业由25家增加到48家,碳酸钙、钢铁、铝电子、林产等优势传统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

  聚合力,书写人才引育用“新篇章”

  人才兴则产业兴,人才强则事业强。我市人才工作在重“量”的同时,更追求“质”的提高。

  在引才方面,我市实施“三个一批”工程。针对用人单位编制紧缺和专业型人才匮乏的双重难题,我市设立专项编制“招录一批”,集中赴区内外高校引进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型专业人才2124人。为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我市“集聚一批”专业人才,选派100名专家、1000名科技特派员、10000名大学生等各类人才“上山下乡”,帮助解决乡村振兴产业规划、技术需求等难题314个,初步达成合作协议17个、乡村振兴服务项目68个。为鼓励本土人才回流,我市打好乡情牌“回归一批”,促进北京大学知名教授谢涛博士等一批在外贺州籍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回流。目前,全市入库贺州籍在外人才821人。

  在育才方面,我市深入实施“融入大湾区建设,提升专业化能力”干部人才培训工程三年计划,赴广州、深圳等地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并通过粤桂协作机制组织选派县乡级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青年骨干人才到东部发达地区挂职、跟班锻炼、专业研修以及轮岗交流,进一步提升人才专业素质。实施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定向培养工程,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体系,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新增高技能人才1630人以上,广西工匠3人,贺州工匠15人。

  在用才方面,我市坚持人岗相宜用才理念,把优秀专业人才选派至基层一线、重点项目一线锻炼,使人才与事业相宜,事业与人才相长。建立激励评价和人才分类管理机制,对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中高级职称的人才,不受岗位总量、结构比例限制即评即聘,对获得副高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予以奖励,撬动人才工作积极性,近五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增长54.8%。在全市61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活动中心,不断为青年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舞台,进一步提升人才获得感。聚焦产业振兴人才需求,整合资源在全市谋划建设乡村振兴人才超市,把乡村振兴各类人才聚在“云上”,摆上“货架”,接到用户手机“终端”,以人才供销两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入库专家人才超市2679人,累计开展信息咨询、技术传授、产业指导和疑难解答等服务800余次,受益群众2000多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下一步,贺州将坚持以服务乡村振兴和东融为主线,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持续推进产才融合,依托“人才飞地”“乡村振兴人才超市”“科技副总”等创新抓手推动智力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高效匹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用好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落实“人才绿卡”制度,为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人才发展先行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记者黄筱珂)

+1
【纠错】 责任编辑: 谷雨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