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青秀区通过城乡融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典范城区
2023-02-06 11:42:02 来源: 南宁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三变”激活土地生“金”——青秀区通过城乡融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典范城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青秀区是自治区第一批城乡融合改革集成试点。城区以创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田园青秀”为抓手,推进村社组织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整合资源资产实现规模化、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资源入市,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推动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实现“土地生金”,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资源变资产 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以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闲着,现在就近到基地里干活,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正忙着为住宿客人办理登记手续的古岳坡村民王惠玲告诉记者。其嘴角洋溢的笑容映着门前盛开的朱槿花,像如今的好日子般红火灿烂。

  王惠玲所在的南阳镇施厚村的新气象,正是青秀区积极探索土地改革的真正写照。青秀区依托城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谋划建立52个村级产权流转服务点,引导农户、合作社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四荒”使用权,积极整合孵化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所需资源、盘活农村各类自然资源,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伴随着土地“三变”改革的逐步深入,施厚村通过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不断唤醒“沉睡”的土地,引入专业文创公司对乡村旅游进行统一开发、运营、管理和推广,引导村民以土地经营权、非遗技艺等多种形式入股,建设古岳文化艺术村、花雨湖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南宁市“周末经济”和休闲旅游目的地,村集体土地价值进一步提升。

  施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英勇说,施厚村创新“公司主导、合作社参与、村民入股”运营模式,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和农民合作社36个,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计2832.19万元。

  资产变收益 以产业发展盘活农村土地

  走进伶俐镇那樟村沃柑种植示范园,350多亩的沃柑林映入眼帘,金灿灿、沉甸甸的沃柑把枝条压弯了腰,浓浓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示范园今年预计总产量约30万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总产值可达到100万元。”该示范园负责人李增华介绍。那樟村沃柑种植示范园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那樟村近3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到基地务工等方式实现增收。

  “那樟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水清景美无污染,且山地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像沃柑这样的无公害农产品。”那樟村党支部书记杨宗治说。前几年,为解决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那樟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采取村级集体资金入股的方式,推动农户土地出租或流转,与投资方共同打造了这个沃柑种植产业示范园。目前,该示范园总种植面积已达352亩,每年能够给村级集体经济带来15万元左右的收入,占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60%以上,成为那樟村名副其实的致富“金果”。

  在发展沃柑种植的同时,那樟村因地制宜,发展了养鸡、竹笋和油茶种植等产业。“养鸡为短期收益产业,竹笋和沃柑种植为中期收益产业,油茶种植为长期收益产业,那樟村已形成短、中、长期收益项目‘齐头并进’的农业发展格局,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杨宗治说。

  那樟村所在的伶俐镇,地处南宁市青秀区东部,区位条件优越,下辖1个农村社区、8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6万。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之前,全镇各村产业发展滞后,缺乏主导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弱小,集体资产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

  革中,伶俐镇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因地制宜探索农村土地及各项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党组织引领+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的发展模式。目前,伶俐镇8个村均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镇一级还打造了振伶公司这一平台。伶俐镇通过振伶公司将各村专业合作社的集体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先后入股了蛋鸡场、扶贫加油站等项目,还利用南宁东部新城建设的大好机遇,拓展经营劳务派遣、承接工程项目等业务,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此同时,伶俐镇还鼓励各村自主探索本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2022年6月,该镇王京村与中国联通南宁市青秀区分公司开展合作,通过投入村级集体资金,联合建立了南宁市首个村级通信服务社,该服务社通过租用民房、农户闲置土地,完善了通信服务设施,提升了通信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推出资费更实惠、更具吸引力的“王京人用王京网”通信资费套餐。经过近半年的推广运营,该合作项目已产生收益,为王京村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2万元的收入。

  伶俐镇的生动实践,是青秀区近年来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秀区一方面引导企业下乡投资、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另一方面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依托本地特有资源成立新型股份合作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走现代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资产性收益逐步增加。目前,青秀区长塘镇、南阳镇学习先进经验,也分别成立了类似伶俐镇振伶公司这样的平台运营公司,统筹使用各类扶持发展资金,借助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实力带动自身发展,并通过按股分红、合作经营等方式获得收益,为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牢基础。

  沃土生“金” 打开村级集体经济“黄金锁”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日前,南宁市青秀区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景象。放眼整个园区,满眼金黄,微风吹过,稻浪起伏,美景如画,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中。

  随着“隆隆”的响声,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里,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机械化作业,既大大减轻农民的劳作强度,又极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土地流转前,这里是不同高差、大小不一的丘陵地块。土地流转后,我们将土地改造成如今的现代化农田。原来每10亩需要耕作3个小时,现在通过机械化,1.5个小时即可耕作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吕玲介绍。

  凭借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独特的“订单式”水稻种植模式,长塘镇天堂村新天堂坡走出了一条种水稻增收富农的特色新路子。“我们对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园建设拍手称好,农户在土地流转后不仅能获得租金收入,还能到园区务工增加收入。”长塘镇天堂村党支部书记李元玲满心欢喜。

  不仅如此,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正在外溢——干净宽敞的村道、金黄耀眼的稻田,昔日的村庄实现了美丽蝶变,引得八方游客前来,乡村旅游的火热正在悄然影响着天堂村。

  “三变”引领,沃土生“金”,不仅打开了致富之门,也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的“黄金锁”——通过土地改革,让村民的土地变成一种宝贵的资产、资源。

  在农村“三变”改革的带动下,沉睡的资源被唤醒,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增收的渠道多了起来,一系列红利正在一步步地释放,老百姓的日子也越变越好。下一步,青秀区将全面深入总结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经验,继续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完善“三资”规范管理,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城乡融合发展基础,加快建设高质量乡村振兴典范城区。(记者 李静 通讯员 周瑛)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君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4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