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丰富“菜篮子” 拓宽“致富路”——忻城县推进“菜篮子”工程小记
小小“菜篮子”,关系大民生。近年来,忻城县将“菜篮子”工程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作内容,采取措施压实责任,保障“菜篮子”充足稳定。去年秋冬以来,该县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水果甘蓝、冬甜菜、赤松茸、葱花、西红柿等蔬菜,有效供应本地及区外市场,群众“菜篮子”更加丰富、更有保障。
3月10日,在马泗乡同古村冬闲田蔬菜种植示范基地,40余名助农志愿者手拿镰刀,娴熟地收割水果甘蓝,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据该基地负责人黄祖江介绍,去年秋季稻收割后,村里的田地一直闲置,为充分利用资源,去年年底,他利用村民无偿提供的50亩闲田,种植水果甘蓝、白菜等冬季蔬菜,亩产纯收入3000元左右。良好的经济效益让黄祖江信心十足,他决定以后继续流转村里的闲置土地种植蔬菜,带动村民利用冬闲田致富。
同样利用冬闲田发展蔬菜种植的还有大塘镇寨南村,近两年来,寨南村大力推广“双季稻+冬种蔬菜”轮作模式,引导群众在晚稻收割后利用冬闲田种植蔬菜,实施水旱轮作,不仅有效改善土壤肥力,还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收。今年2月,忻城县日茂种养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180多亩甜菜心进入采摘期,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增收致富再添新渠道。
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忻城县积极探索“稻蔬轮作,一地多收”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该县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合作社流转盘活农村冬闲耕地,种植甘蓝、甜菜心等蔬菜,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以点带面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我们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更有信心。”忻城县万亩田种养合作社负责人蒙辉江说。在各地进入春耕农忙时节,该合作社20余亩赤松茸迎来采菇旺季。走进合作社包装车间,工人正在筛选采收回来的赤松茸,并按个头和品相分级装箱打包,待收获一定数量后,销往广东、上海等地,预计收益75万元左右。
“我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每天工资100元,一个月有3000元收入。合作社离家近,方便照顾小孩。”蓝益华是附近搬迁小区的群众,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吸纳周边50余名群众就业。
“我们以保底价优先收购当地稻草、玉米杆等秸秆,用作种植菌类的生产原料,在实现农作物秸秆绿色循环利用的同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蒙辉江说,今年将扩种70多亩赤松茸,并进一步延伸深加工产业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接下来忻城县发展绿色、健康、生态农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目前,全县已种植玉米6.7万亩、甘蔗7.2万亩、蔬菜3.8万亩、桑蚕25.2万亩、水果6.93万亩、中药材3.36万亩、其他作物0.16万亩。(韦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