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凭祥:产业强 边民富 边境兴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2023-04-07 09:32:27 来源: 广西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产业强 边民富 边境兴 ——凭祥市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见闻

  4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中越边境法卡山下的凭祥市上石镇板旺村上黎屯,一幢幢米黄色的房子拔地而起,鲜艳的国旗在每家每户屋顶上空随风飘扬,同心文化广场、同心廊桥上,村民们正话着家长里短。

  “上黎屯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立足这一优势,建设发展红色旅游产业项目,同时结合本地优势,发展八角、坚果、茶油果以及笋干等农特产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3万元。”上石镇板旺村驻村第一书记李虹呈说,该屯因地制宜推行“党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模式,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上黎版“山居图”。

  近年来,凭祥把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答题”,以产业发展为轴心,以和美家园为基点,以乡村治理为保障,不断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提升边民幸福感。

  特色产业添活力

  3月30日,记者来到上石镇练江村的凭祥市上石镇现代农业生态综合养殖基地,只见工人们正在给泥鳅鱼苗投放饵料。该基地占地198亩,投资约150万元,目前已投放15万公斤台湾泥鳅鱼苗,总价值约500万元,预计产量100万公斤以上。

  此外,练江村还先后引进黑皮冬瓜和“药食同源”野菜种植,以及牛蛙育苗养殖等多个特色产业项目。边民既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收租金,也可以到基地打工挣“薪金”,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新格局,闯出了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广西兴边富民示范村、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上石镇亿融鳗鱼养殖培训基地,只见养殖池里数万尾鳗鱼悠然地游动着。该基地负责人郑少明介绍,基地占地面积200多亩,总投资约1.5亿元,现已建成白苗池12口、成鳗池96口,累计投苗500万尾。当前公司探索建立“党支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统一与农户签订代管协议,将边民闲散土地资源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带动农户增收、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上石镇积极谋划产业发展,拓宽致富路子,推进土地集约化进程,科学规划,盘活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该市推动现代特色种养殖产业加快发展,2022年粮食产量达1.7万吨,生猪出栏量29750头,坚果新种植面积达5250亩,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近23%。凭祥华夏龟谷被列为自治区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并获得2022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凭祥斗鸡广西地方标准获得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养殖业提质增收贡献奖。

  百家齐放结“富果”

  走进练江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过,村间巷道整洁干净,粉墙小楼错落有致,村民们怡然自得,乡风文明和美画卷徐徐展开。2020年4月,练江村练屯获批创建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是全区唯一获批创建的标准化试点。

  乡村建设,项目建设是关键。凭祥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蹄疾步稳推进衔接资金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高品质乡村振兴村屯。2022年,统筹财政衔接资金8027.5万元,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项目132个。分别整合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持项目资金100万元建设友谊农贸市场、100万元建设兴夏超市,以实打实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真正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

  项目建设,推动着凭祥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该市改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的问题,全面打造“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集体经济运行体系,实现“强村带弱村”,形成从个别村“一枝独秀”到各村“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总收入达到1526.7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30万元,其中5个村收入超过100万元,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占全崇左市71%,村均收入排崇左市首位。

  乡村治理出实效

  在上石镇板旺村上黎屯“积分超市”的货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一些村民拿着赚到的“积分”正在这里兑换物品。

  “我们以爱心小超市积分卡为载体,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对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助人为乐等行为给予积分奖励,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润超说。

  凭祥市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模式,针对乡村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采取“积分+清单”的治理机制,以“一个积分”和“四张清单”(即自治清单、协助清单、指引清单、减负清单)来控增量、减存量、补短板,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同时,以提升推广“一个积分”为突破,着力破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推动乡村治理由“要我治”向“我要治”转变。(记者 陈明桂 通讯员 黄聪)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君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0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