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北流:续写乡村蝶变新篇章
2023-05-12 16:23:36 来源: 玉林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 北流:续写乡村蝶变新篇章

新圩镇河村新貌。 (刘军 摄)

  村里办起了企业,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 (李洪健 摄)

  民乐镇万平村艺术小镇。 (李洪健 摄)

  北流城区圭江两岸。 (刘 军 摄)

  水塘上倒映着青砖围栏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镬耳阁上精细的纹路诉说着往日的风情,沿着青砖小路,走进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司马第,农房有传统的形、有历史的根、有文化的魂,古朴与现代巧妙融合,绘就出新时代生机盎然、古色古香的乡村风情,这是北流市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行走在北流乡村,古朴静谧的村庄,宽敞整洁的道路,喜笑颜开的村民……一幅乡村民富物丰的七彩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大美乡村,根深叶茂!

  近年来,北流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玉林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立足本地乡村发展实际,在提高乡村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效果上下功夫,凝聚校地联建力量,打造让农民参与规划与建设的乡村振兴样板,将规划蓝图与实际落地统筹融合,合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建设。

  一张蓝图绘到底 乡村建设更有“形”

  在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整洁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白墙黑瓦、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小花园、微菜园点缀其间,夕阳的余晖撒在镬耳墙上,浓郁岭南特色格外耀眼。

  昔日的“空心村”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村”。在建设过程中,河村坚持深挖乡土文化,从远、中、近三个层次对农房统一实施风貌提升,将建筑景观融入乡土文脉,让乡村留得住乡愁。

  走进民乐镇万平村,文艺气息扑面而来,村道旁,不时可见艺术瓷、篆刻印模、名家书画等悬挂在村巷。万平村以“艺术植入”的方式激活乡村活力,让村庄艺术大放异彩,以“高颜值”“文艺范”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打卡”,有效带动了旅游、民宿、文化休闲等新业态发展。

  这些村庄都是北流市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如今,北流市的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变。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近年来,北流市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规划乡村振兴蓝图,制定了《北流市关于编制简易版村庄规划的实施方案》,创新推出以“一张国土空间规划图、一张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表、一份规划管制规则”为内容的“一图一表一规则”简化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让干部群众看得懂、易接受、能遵守。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北流市积极统筹使用本级衔接资金支持“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项目,搭建校地合作服务平台,为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以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为依托,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出台乡村规划师制度工作方案,将乡村规划师分配到各镇,从项目策划、规划编制、村庄设计、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工艺培训等方面,实行挂点全程服务。

  聚焦乡村持续造血 塑造产业发展之“实”

  北流市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走在了广西前列,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率先起航,让乡村富起来。

  “土地整治项目交由村集体自主实施,整理出来的指标由市直接收购,所得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民分享。”河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平介绍,河村利用土地整治淘得乡村建设的第一桶金。在此基础上,接连探索宅基地改革、村办企业、土地流转、“电商+产业”等多项村集体经济增收举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16万元跃升为连续三年超250万元,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北流市强化高校政策研究指导,大力支持高校团队深入村庄开展乡村建设调查研究,帮助梳理乡村建设存在问题短板,提出加快推进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在高校团队规划指导下,北流市统筹“三块地”改革,盘活“沉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腾出来的土地以及盘活的闲置建设用地,建厂房、引企业,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盘活低效资源、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目前,北流市利用闲置土地签约落地企业150家,预计年产值23.6亿元,创税90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超6000人。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以产业链全景图规划为引领建立村级集体收入持续增收机制,实现乡村建设自我“造血”,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

  通过深化校地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西埌镇木棉村通过“全域挖潜、激活闲置、因地施用、校地共建”的模式,盘活利用闲置建设用地30多亩,依托高校引进的荔枝锁鲜技术,建立荔枝锁鲜冷库,打造农产品冷藏保鲜集运配送中心,共同发展壮大荔枝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正在建设标准化厂房3000多平方米,签约引进电子玩具企业入驻,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

  北流市积极构建以乡村规划为引领的产业发展体系,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加快生猪、荔枝、沉香、百香果、富硒米等种养结合、精深加工、产销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建设完善全产业链,实现规划落地和产业发展“双促进”。

  群策群力建家园 铸牢乡村振兴之“魂”

  竹林郁郁葱葱,一栋栋壮族特色民居坐落其中,古色古香,别具韵味,北流镇中灵村长古塘屯民宿景观建设如火如荼,设计团队根据长古塘闲置用地及周边居民房屋布局特点,挖掘底蕴、打造特色,保留了竹林、松树林的特色,在周边打造木屋民宿,让长古塘焕发了新活力。

  美化村庄小环境,点靓百姓新生活,激发了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越来越多的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乡村建设与发展中。“我们积极响应回乡建设的号召,回归建设家乡。”中灵村返乡创业村民陈世峰看到了乡村建设后的发展前景,积极投身于长古塘民宿建设中。

  新圩司马第进士学堂按照“修旧如旧”的模式改造而成,传承历史进士学堂文化,促进家风家教文化的融合发展,助力人才振兴。“我们的村庄规划都是由村民自己做主,理事会、村民、工匠等一起围坐商讨,设计团队、镇和村干部在旁边认真听取意见,多方商讨后敲定最终的规划图。”新圩村党委书记戴学成介绍。

  将建筑景观融入乡土文脉规划,让乡村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才。在建设中把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也让村民凝聚力更强,铸牢乡村振兴之“魂”。

  “把规划还给乡村,把设计还给农民”。为了让群众充分参与乡村规划全过程,北流市组建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乡村规划师等队伍,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挑选熟悉地理环境、风土习俗、人文历史的“当地人”和规划专业人才组建编制组,以“群众坐高椅,干部坐板凳”的姿态,充分发挥群众聪明才智和资源优势,确保规划接地气、顺民意、成效好。

  “不做农民看不懂的规划,不做不服务农民的规划。”广西美丽乡村设计院设计师鲍国志认为,在乡村建设中,他们不是设计师,更像是乡村工作者,充分发挥乡村规划师在村民、乡镇、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根据乡村实际情况来建设农民满意的家园。

  财力有限、民力无限。北流通过示范点打造,以点带线、以线扩面,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建设的成果,渴求改变现状。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目前全市募集超千万元的有8个镇,各类捐款累计达3.1亿元,掀起了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潮。

  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建设全速奔跑,铜州大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记者 留影)

+1
【纠错】 责任编辑: 蒋颖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08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