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业为基 书写新篇
从国家体育场(鸟巢)、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等大国工程,到官塘大桥、白沙大桥、凤凰岭大桥等“网红大桥”,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柳钢造”撑起了它们的钢筋铁骨。
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船舶、核电、电子仪表……丰富应用场景的背后,是“柳钢造”日趋完备的产业体系。
钢铁,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柳钢专注生产工业“粮食”已65年。
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在一次次不断进取、一次次锐意创新中,专注做强做优做精钢铁主业,柳钢已成长为中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结构优化 以质取胜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
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和很多钢企一样,柳钢也曾经历过规模化生产和“大路货”产品突出的阶段。
时代在变,通过中低端品种以量取胜的竞争方式,始终是制约企业的发展掣肘。
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柳钢意识到,要想实现做强做优钢铁主业,必须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上持续发力。
成功开发CR340/590DP冷轧高强度双相钢,填补广西冷轧先进汽车板的生产空白;拉拔出直径0.15毫米的细帘线钢丝,刷新“广西最细钢丝”纪录;研发镀锌系列产品,结束广西无法自主生产镀锌板的历史;300系奥氏体不锈钢、400系铁素体不锈钢品种,不断丰富广西不锈钢冷轧品种……
这些只是柳钢近年来持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的缩影。
2019年,柳钢开发批量性新产品22个,完成30个新品种的策划与技术储备工作,品种钢产销量累计813.8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
2020年,柳钢成功开发冷轧高强钢、帘线钢等21个高端新产品,品种钢创效11.26亿元。
2021年,柳钢集团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5.08%,共开发海底管线钢、冷轧高强双相钢、冷轧热镀锌钢带等高端新产品26个。
2022年,开发无取向硅钢、高强汽车大梁板等高附加值新产品26个。
为了全力支持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和科技创新工作,《柳钢集团产品定位及规划》应声落地。
此外,柳钢强化多基地、多业态协同发展的同时,还与多所知名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多家终端用户强强联合,搭建起“研、学、产、销、用”五位一体研发平台,借力引智,围绕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制造等开展联合攻关。
如今,柳钢的“产品家族”越来越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为企业发展积蓄动能。
技术更新 驱动升级
产品研发能力不断上升,就必须走好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这条路。
近年来,柳钢在工艺创新、装备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持续“更新”,展现着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
柳钢参与的“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多变原燃料条件下大型高炉性能指标智能优化设定,为大型高炉打造出“最强大脑”。
搪瓷制品是高品质家电、大型幕墙等领域的新宠,却长期依赖进口。为保障我国搪瓷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柳钢联合东北大学、苏州大学,历时10余年开展卡脖子难题攻关。柳钢“搪瓷用高品质冷轧带钢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其成套关键制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广泛推广应用。
在“高质量长材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中,柳钢再次发挥创新优势,产品性能可达到国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并应用于贵南高铁、凤凰岭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连铸坯表面横裂纹、中心疏松等缺陷控制,柳钢积极投身“新一代板坯连铸动态二冷及可控压下关键技术”的攻关,该项目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这些成绩,都是近年来柳钢不断聚焦钢铁主业,加强技术创新最好的明证。
2019年,柳钢共申报专利135项,获奖52项,获授权58项。
2020年,柳钢共实施技术开发项目208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4项,获2020年冶金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西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
2021年,柳钢获授权专利191件,同比增长41.48%。
2022年,柳钢携手运营商和行业伙伴共同打造的“5G智慧钢铁项目”,作为“5G+智能制造”优秀典型收录于《中国5G垂直行业应用案例2022》。
目光转换,焦化厂二焦车间上线智能巡检机器人,转炉厂炉口火焰通过AI识别,一轧厂自动焊牌机器人工作有序,5G热轧原料库无人行车等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成为柳钢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智能化新设备成为柳钢人的“新同事”“好帮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制造的深入融合,助推柳钢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将长板进一步拉长。
目前,柳钢利用5G数字化智慧工厂叠加大数据和云计算,搭建更智能和网络化的制造流程链,实现了由“制造”向“智造”的重大跨越,实现主导产品涵盖汽车用高强度双相钢、电工钢、高强度汽车大梁板、高强耐候钢等绿色钢铁精品。
积极探索 全链升级
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等因素影响,钢铁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柳钢发展也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
面对不利的局面,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
于是,柳钢主动求变,深入开拓华南、华东等差异化产品市场。通过走访调研,柳钢及时捕捉下游用钢行业对产品提质升级的新需求,与广东乐居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产品联合研发中心,以技术创新满足市场。
柳钢还与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柳工等构建材料联合实验室,建立“紧密型、创新型”合作关系,搭建开放式的研发平台。
与此同时,柳钢与合作伙伴一起谋求更为深层次的合作,在技术、产品、质量以及汽车产品采销、汽车后市场等多方面主动出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此外,为完善补强钢铁生产供应链,稳定广西冶金产业资源供给,柳钢在柳州市、玉林市、来宾市等多地布局建设冶金熔剂基地,为钢铁产业长远发展落实重要的冶金熔剂资源保障。
2022年,柳钢汽车钢产品在主机厂的综合应用量占比大幅提高,重点牌号的钢材综合应用量涨幅甚至达到192%。该产品还走出广西,在广东、湖南、浙江区域进行推广和试制,向着更广阔的市场迈进。
2022年2月、6月,柳钢集装箱两度创造突破月订单量的历史纪录,全年销量同比递增约31%,创造新的年度销量纪录。
恢弘的画卷总是在直面挑战中绘就,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放眼未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柳钢的信念如钢、意志如铁。(荣瑶 朱柳融)
(本版图片均由柳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