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河池经开区:以深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08/22 19:12:25
来源:河池经开区管委会

河池经开区:以深化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字体:

  近年来,河池市经开区着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走出新路子、激发新活力、实现新提升,奋力书写属于老区工业的“春天故事”。 

  “合”出大规模,以大体量带动大发展

  为破解工业经济体量小、同质化竞争大、市场竞争力弱、品牌效益差等问题,河池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统筹推进全市产业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以市本级管理的河池市工业园区为主体,将市县共建的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河池·环江工业园区和河池·都安临港工业园区作为分园,于2022年6月组建成立河池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1+3”模式做大做强园区工业经济体量,共享经开区政策红利,全力打造河池产业集聚创新高地和工业振兴发展主阵地排头兵。

  经过改革整合,河池经开区围绕全市“2+5+N”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广西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统一规划、突出重点,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规模化效应不断呈现,产业集聚、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2022年经开区实现企业营业收入472亿元,同比增长58.25%,其中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有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同比增长23.31%,占到全市工业产值约60%;实现税收12.8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6.08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2171.74万美元,同比增长24.59%。2023年上半年实现企业营收225亿元,同比增长23.04%;实现工业总产值214.46亿元,同比增长18.66%(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206.11亿元,同比增长19.2%),工业项目投资增加52.87%。目前,河池经开区已先后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已成为自治区重点扶持产业园区,努力实现了大体量、快速度、高质量发展。

  “分”出高效率,以自主性激发能动性

  在做大做强规模的同时,河池经开区努力做好“分”的文章,实行“市级统筹规划服务、县区管理全面负责”的管理原则和“一区多园、统一规划、分园管理、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全面理顺市本级与县级、经开区与各分园的关系,通过“分园、分权、分税、分工”,激活自主能动性,提升了发展速度和效率。

  明确管理职能。经开区管委会负责指导、服务、考核、督查各分园开发建设,推行“统一指导机构、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功能布局、统一招商引资、统一考核统计”,但不作隶属管理、不参与税收分成。继续保留市工业园区和3个分园牌子,市本级负责市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加大赋能县域经济,3个分园人、财、物、事权交由所在县党委、政府优化整合管理,实行“政园一体化”管理,激发了县区发展园区、建设园区新动能、主动性。河池市工业园区和南丹、环江、都安三个分园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分别增长了33.55%、18.86%、9.49%和23.25%,工业项目投资分别增长了79%、60.49%、46.67%和18.92%。

  统筹产业布局。立足各园区特色优势,明确分工、各取所长、优势互补,推动各产业不断深耕壮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明确大任产业园重点围绕新材料深加工打造全产业链,同时还重点发展精细医药化工和新能源产业。

  持续赋能放权。经开区统筹研究为各分园做好“减法”,努力剥离、优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动园区重点聚焦主责主业。社会事务工作按属地管理原则交由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实现轻装上阵。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机制,市级各行政审批部门将能够下放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或授权给经开区或分园,提高入园项目审批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动工业发展。

  “创”出新活力,以高层次助推高质量

  经开区成立后,河池市立即着手推进申报创建自治区级经开区工作,以“创”促“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持续打造政策优惠、环境优美、设施优越、服务优质的“四优”园区,推动经开区及各分园建设管理不断上档进位。经过持续努力,加强与自治区主管部门汇报沟通,今年3月10日申报工作顺利通过现场核验和专家评审,6月13日自治区政府下文批复同意设立自治区级河池经开区。

  谋划出台园区优惠政策。立足河池园区实际和企业需求,充分参考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研究出台经开区主园区大任产业园的引进和培育强优企业扶持办法,并辐射到各分园,进一步优化园区招商引资政策及项目准入退出机制,从政策层面吸引更多强优企业入园并规范入园项目的管理。2023年上半年经开区新签约项目资金90.86亿元,同比增长111.06%;实际到位项目资金46.72亿元,同比增长11.42%。

  持续降低生产要素成本。加快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和落实全市“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要求,进一步降低电价;多方争取努力,接通管道天然气并积极争取计划内用气指标,企业用气成本降低近2元/方;利用园区企业余热并加快生物质蒸汽供应及管网建设,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蒸汽;加快推进完善园区外联道路建设,持续提升园区外联物流通道和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等。

  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围绕企业项目的痛点难点精准突破,建立全流程代办服务工作制度,试行企业承诺“容缺受理”、“容缺审批”,全面推动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区域评估试点整体性工作成果共享共用,降低企业行政审批成本和缩短项目建设审批周期。建立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和园区金融服务站,指导、帮助企业用足“桂惠贷”等政策贷款融资,上半年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扶持超14亿元;建立服务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工作机制,用足用好上级政策,在项目申报、材料组织、跟进对接、资金监管等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提高向上争取资金成功率并严格保障资金安全。

  创新优化项目建设服务。建立“五个一”的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明确职责分工,点对点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服务,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项目推进速度明显提升,如大任产业园引进的桐昆集团广西佑灿公司磷酸铁锂新能源项目,仅用2个月完成约700亩征地任务,3个月完成约600万方场平交付,9个月实现从厂房建设到第一条生产线试产,项目建设及审批服务创造新的“河池速度”、“河池服务”,努力做到了“天天有行动、周周有进展、月月有突破、季季开竣工、年年大变样”。

  “配”出强保障,以专业化实现长效化

  园区建设发展是一个系统庞大工程,既要聚焦主责主业引项目、谋发展,又要强化配套保障促提升、保安全。河池经开区以合并成立和争创自治区级为契机,聚焦“三配”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保障服务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配备专业平台公司。以市、县级国有平台为后盾,组建成立河池市大任创新发展投资公司、河池南丹工业园区投资有限公司、河池环江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园区建设保障平台,专门服务园区路网、给排水、电力、天然气、标准厂房、污水处理、消防站及标准地供给等基础配套建设,进一步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仅大任产业园就已经整合投入超43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实现了通水、电、路、网、蒸汽、管输天然气及污水处理等目标。另外,根据各园区产业布局和实际需要,分别成立或引进专业化管理机构,如由供电部门和市级国有投资平台合资成立大任能源投资公司,专门投资建设大任产业园电网工程;由市国有平台公司引进医药化工园区专业第三方运营机构,专门负责河池市大健康医药产业园的管理运营等,真正实现了“专业人干专业事”。

  配强专业人才队伍。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支撑,河池从全市层面统筹配齐配强经开区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化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挂职培养等方式大力引进一批紧缺的化工、金融、法律专业人才,推动园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园区发展专家库,形成“监管部门+专家服务”机制,全面负责项目论证、建设管理、安全环保等全流程咨询服务,强化专家治园机制。依托本地职业院校培训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有色金属、新能源等重点企业在职业院校开设定向班,并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紧缺、急需技师技能培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为园区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

  配齐安全环保设施。生态环保和安全生产始终是发展的红线底线,河池经开区立足园区实际,以改革为契机,全力推动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安全环保保障水平。加快推动大任产业园化工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通过审核实施,引进第三方专业管理公司推进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园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管理,2022年9月大任产业园化工园区成为全区第一批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审核认定。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底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韦浩翔)

【纠错】 【责任编辑:周敏】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