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潮涌北部湾 向海正图强——广西高质量发展向海经济观察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西发展向海经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决策部署,广西出台了发展向海经济建设海洋强区系列政策文件,实施2020—2022年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拓展蓝色空间,壮大向海产业,畅通向海通道。
今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为深入报道我区向海经济发展成就,加快推进海洋强区建设,广西日报派出全媒体调研报道组,深入防城港、钦州、北海等港口码头、工业企业、项目现场采访,推出“向海而兴逐浪行”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潮涌北部湾,向海正图强。
云天碧海,百米高的风电机组矗立在大海之上……9月7日,记者来到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一派壮观的景象映入眼帘。该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建成后,年上网电量约20.6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户家庭的基本用电。
广西约有4万平方公里海域、16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600多个海岛、10多个港湾,发展向海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2017年4月和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广西,对广西发挥向海优势、打造向海经济、实现向海图强作出了重要指示。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向海经济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向海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的意见》“1+7”系列重要文件,向海而兴、向海图强。
2022年,全区海洋生产总值2296.9亿元。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4个向海经济核心区城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7864.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777.6亿元,年均增长7.5%,高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今年1—7月,北部湾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28.15万标箱,同比增长12.7%;完成货物吞吐量2.46亿吨,同比增长16.55%。向海经济成为推动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高标准建设向海通道网络
8月27日,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轰隆隆的灌浆声响彻云霄。随着最后一处浇面层浇筑完成,北部湾港建设“四个一流”港口的重要项目——北海码头铁山港作业区南7—南10泊位工程主体结构完工。
铁山港有区位优势,发展前景广阔。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港铁山港视察时表示。
6年来,北海港牢记领袖嘱托,加快优化各港区布局,增强集疏运能力,吞吐量从2017年的2336.06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586.7万吨,年均增长8.95%。
自治区海洋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组织实施的2020—2022年向海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把向海通道建设列为重点行动,对广西加快形成陆海空一体交通网进行了详细部署。广西在基础设施建设、港口服务能力、通道开放融合等持续发力,向海通道网络不断完善: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建设,钦州港区建成我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海港铁山港东港区和防城港企沙港区大型泊位、北海邮轮母港等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贵阳至南宁高铁全线通车;平陆运河等一批江海联通项目加快推进。
8月30日,记者来到平陆运河项目航道工程15标段,被称为“国之重器”的超大型自航绞吸船“天鲸号”正在入海口处进行吹填作业,堆场上沙石喷涌,激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形成一道艳丽的彩虹。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通江达海的平陆运河去年8月28日开工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三大枢纽已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沿线建设热火朝天。
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广西不断完善“海陆空铁水”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努力构建外联内畅、通江达海、高效便捷的大交通格局。
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临港产业体系
钦州港,万吨船舶往来不绝;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智能导引运输车来回穿梭。不远处,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正加快建设。
“我们依托大港口大通道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推动临港产业加速集聚。”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莫福文介绍,今年,钦州港片区总投资超2480亿元,产业龙头项目全面开工,中石油、华谊等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标准厂房鳞次栉比,生产机器轰鸣不绝,项目工地塔吊林立,工人忙碌有序……8月底,记者循着广西海岸线,走进钦北防三地港口码头、产业园区,处处感受到现代化临港产业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脉动。
在防城港,钢铁、有色金属、绿色新材料、粮油食品加工等4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和5个百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华晟二期、金川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上半年,防城港市GDP增长7.4%,经济运行保持加快恢复势头,新动能持续增强。
在北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创建,智能电视机、高端造纸、光伏材料三大产品生产基地积极打造。1—7月,绿色化工、电子信息、光伏材料、新材料、高端纸业、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合计完成产值1285.3亿元,同比增长3.9%,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
当前,广西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向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等向海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广西正积极打造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三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2022年北部湾经济区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广西临港产业呈现聚集发展态势。
高水平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7月10日,中国防城港经贸合作对接会暨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日本)推介会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防城港市在海外举行的首场医学试验区推介会。日本医药康养、健康食品、医疗研究等领域知名企业和机构表达出对医学试验区的浓厚兴趣,表示将到防城港实地考察投资。
国际医学合作的不断深入,正是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4年多来取得阶段性成效的生动写照。“我们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以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支撑,统筹推进东兴试验区等平台联动发展,建成了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东盟货币服务平台、连接东南亚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防城港市委书记谭丕创说。
9月1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燕窝加工贸易基地,广西中马金谷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30多名工人正仔细地挑拣毛燕,两条即食燕窝生产线满负荷生产。
随着RCEP实施生效,钦州借助打造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契机,构建起燕窝、热带水果等东盟优势产品的跨境加工、贸易全产业链。
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
从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到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从设立广西自贸试验区到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了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广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今年是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创办20周年。以此为契机,广西组织出访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就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合作与有关方面达成系列合作共识,硕果累累。据南宁海关统计,1—6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613.8亿元,同比增长92.6%。其中,出口1095.8亿元,同比增长88.1%;进口518亿元,同比增长102.8%。
高要求筑牢南方生态屏障
蓝天碧海,白鹭翩翩,傍晚的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尽显诗情画意,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意境。
“2018年以来,北海红树林增加面积329.16公顷,目前全市红树林总面积达4636.09公顷,总面积居广西首位。”北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吴智祥说,该市持续加强湿地管理、红树林保护修复,治出了“湾美、岸绿、水清”新面貌。
2019年以来,广西共获中央资金14.94亿元,在沿海3市实施7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累计完成整治和修复滨海湿地面积554公顷、岸线148公里。2020年以来,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累计营造红树林347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927公顷。
生态环境好不好,野生动物最有“发言权”。
近年来,布氏鲸、黑脸琵鹭、勺嘴鹬、中华白海豚等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的珍稀野生动物,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北部湾海域,彰显了北部湾海域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
为守护好北部湾这片碧海,筑牢南方生态屏障,广西实施陆海统筹的污染联防联治,综合治理流域海域。2022年,广西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94.5%,全国排名第二。
身处都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人声喧嚣的市井生活、绿色低碳的智能生产、蜿蜒迤逦的湾岛风光……水光山色之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北部湾徐徐展开。(苑长军 康 安 吴丽萍 吕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