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节”与盛开的桂花邂逅 让我们来看一座会下“桂花雨”的城市-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10/25 10:40:48
来源:桂林日报

当“艺术节”与盛开的桂花邂逅 让我们来看一座会下“桂花雨”的城市

字体:

【原标题】当“艺术节”与盛开的桂花邂逅 让我们来看一座会下“桂花雨”的城市

  当“艺术节”与盛开的桂花邂逅

  让我们来看一座会下“桂花雨”的城市

  “忽闻桂花香,方知秋已至”“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桂林桂林,桂花成林,桂林因桂花众多而得名。满城桂花盛开,是每年桂林“秋日限定”上新的美景,也是每年桂林艺术节开幕的前奏。人们纷纷走上街头,走进公园,欣赏这绿意丛中的黄金点点,沉浸在一阵阵桂花的馥郁芳香中。

  如今,“桂香”已成为与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相媲美的新的一绝。可以说,桂花是一张带着香气的桂林名片,也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传承。桂花香气环绕的桂林艺术节已然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品牌,桂林人对于与桂花相关事物的热爱,经过岁月的积淀,也早已成为了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自万年前的古老证据

  桂花与桂林的缘分,源远流长。

  1984年,桂花被定为桂林的市花。1995年,桂花又成为桂林市徽的一部分,市徽图案外形用桂花四花瓣相连,寓意桂林处在桂花环抱当中。

  桂花在桂林的生长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桂林南郊的甑皮岩洞穴遗址中,发现了桂花的孢粉,这是目前世界上对桂花存在的最早发现,也成为桂林是桂花原产地最古老有力的证据。

  桂林栽培桂花,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桂林府志》记载“桂山多桂”,早在唐代,诗人李频的《赠桂林友人》中有写“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每日烧火做饭都将桂枝当柴烧,足见当时桂林桂树之茂;而在清代诗人魏源的《漓江舟行》诗中则写道“百里榕成海,千年桂作窝”,按照诗句中“窝”为“窝集”,也就是森林的意思,这些都让“桂林桂林,桂花成林”的说法更有迹可循。

  在不少诗文中不乏咏叹桂林桂花的佳句,如唐朝诗人曹邺从阳朔迁居桂林时曾写道:“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宋代诗人杨万里则有诗句云:“尘世何曾说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

  如今,在桂林,仍存留着许多树龄百年以上的桂花树,典型代表有平乐县同安镇仁塘小学内的古桂花,树围4.08米,树高11.79米,冠幅19米,是广西目前发现围径最大的古桂花树;兴安县白石乡鳌头村委荒田村的古桂花,树高9米,围径3.87米,东西冠幅19米,南北冠幅15.6米;雁山区柘木镇东开村的古桂花,树高17米,胸径127.4厘米,冠幅东西19米,南北21米;临桂区宛田瑶族乡楠木村(下楠木村)的古桂花,树高13.8米,胸径114.3厘米,冠幅东西20.5米,南北17.4米;树高8米的阳朔县高田镇龙门村古桂花,胸径达127.3厘米,冠幅东西15米,南北14米。

  人名地名店名皆能以“桂花”命名

  桂林人对桂花的喜爱,从许多用桂花来命名的人名、地名、街道、饭店等处都可见一斑。

  自2009年起,市园林部门曾举办过多场特别的“桂花”聚会。主角并非园里的桂花,而是来自桂林各地名字中有“桂花”二字的市民。记者从市公安局了解到,目前,桂林共有1388人取名“桂花”,男性有93人,女性有1295人,当中年龄最大的103岁,最小的8岁,涵盖每个年龄层。

  用“桂花”作为自己的名字,感觉怎么样呢?在采访中,“桂花”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名字简单而亲切”。

  “这个名字让我更容易交到朋友,因为大家都觉得亲切。”市民陈桂花笑着说,“朋友们还把‘翠花上酸菜’改成‘桂花上酸菜’来开玩笑。”

  今年63岁的罗桂花说,由于她出生时正值农历十月,还有零星的桂花飘着淡香,加上父母因为喜欢桂花,就给她取名“桂花”。“年少时觉得叫桂花有点土,但叫着叫着就习惯了,感觉自己与桂林城的联系更紧密。”

  对于男“桂花”来说,这样偏女性化的名字,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尴尬。邓桂花说,有一次,他去银行挂失银行卡,营业员一看是个男的,马上要求邓桂花本人来办理。几经解释,同时亮出自己的身份证,营业员才肯相信。虽然曾被嫌弃“土”,但接受采访的“桂花”都表示,桂花这个名字已经在他们心里扎了根,就连曾经想改名的“桂花”们现在也觉得自豪。

  如今,陈桂花和一群跟她一样叫“桂花”的人建有一个群,每年桂花飘香,大家都相约一起喝桂花茶,做桂花糕,品桂花酒,聊聊自己与桂花的不解之缘。

  此外,桂林还有许多地方用桂花命名,如桂花园、丹桂大酒店、金桂苑、八桂大厦及曾经的桂花大酒楼等。

  虽然不如牡丹、菊花等出现在书画爱好者的作品里那样频繁,但在桂林,书画爱好者们挥毫泼墨,画出了他们心中的桂花。

  桂林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秀峰分会会长谭省英,出生在秋季,对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有着别样的爱。她喜欢在桂花绽放的时节即兴作画,把自己对桂花的喜爱融入笔端,并跟同好们交流作画心得和经验,互赠桂花画作。

  桂林无园不植桂

  对于桂林人而言,赏花是走出家门深呼吸便能实现的。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规划建设科科长李腾钊介绍,桂林市区是一个巨大的“桂花公园”,桂花盛开时,到处都是赏桂的好去处。据统计,全市各县(市、区)约有桂花1200万株,市区目前有20多万株桂花,包括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4个品种群,约63个品种,在景区、公园、庭院、江畔、湖滨随处可见桂花的芳踪。

  走在龙隐路上,两旁的桂花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金黄的光芒,一派秋天盛景;临江路上,满树桂花盛开,让漓江都染上了桂花的芬芳。两江四湖旁的4000多株桂花树,与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据统计,目前,桂林市内种有桂花的道路和街巷共有121条,绿化道路长度达127公里,形成了全国罕见的“桂花长廊”。市区有名的“桂花路”包括王城路、龙隐路、龙珠路、中山路、解放路、临江路等。

  桂林无园不植桂。七星公园有6000多株大桂花,盛开之时,绿叶丛中黄花点点,犹如华盖上缀满闪光的星星;南郊的雁山公园至今保存有100多株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桂,其中,以丹桂最出名,它与方竹、绿萼梅、红豆合称雁山园的“四宝”。桂林园林植物园更是被喻为“桂花海”,园内有成年桂花2万多株并建有国内最大的桂花博览园,收集了桂林所有的优良桂花品种,引种了四川、浙江各地的优良桂花品种,是国内外同类园区品种最多,也是银桂品种最多的桂花园。象山广场是一处以桂花为主的开放式广场。还有两江四湖、虞山、叠彩山、伏波山、西山等公园以及市区内星罗棋布的小游园,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桂花。

  “其实,不仅是在金秋时节,桂林还种有很多的四季桂,常年都弥漫着桂花的芳香。”李腾钊说,馥郁的桂花香与山水美景融为一体,更加深了游客对桂林的美好印象。

  桂花是桂林友谊的使者,以桂花相赠是桂林市对外友好交往的一种独特形式,“日本的熊本、韩国的济州、美国的奥兰多、新西兰的黑斯廷斯等地,都种有承载桂林人民友好情谊的桂花友谊树,让桂林的桂花树走向了世界”。可见,桂花不仅是桂林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名片,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不仅如此,近年来,林园部门还以桂林园林植物园为平台,组建了桂花科研课题组,开展桂花科研工作,进行桂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对新品种桂花开展研究和繁育,并在该公园建成2万平方米的桂花博览园,收集与引进桂花品种63个1819株;总结了桂花在城市园林绿化运用上和生产实践上的重大技术课题,解决了古桂移植和复壮的技术难题,为中国获得桂花国际登录权(即鉴别、判定花卉植物知识产权的母权,也被称为花卉园艺植物的“国际身份证”)作出积极贡献。

  小小桂花总产值已超30亿

  桂林作为中国五大桂花产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干桂花产品传统集散地。

  桂林人把自己的这份桂花情结用到了更多领域,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糖、桂花糕、糖桂花(酱)等,生产和交易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在遍布桂林大街小巷的“金顺昌”特产店里,游客总是很容易找到桂花糕、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酥、桂花香水等一系列桂花特色产品。以桂花文化为主题的桂花公社景区,自2021年4月开园以来,已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

  近年来,桂林市深入挖掘桂花种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桂花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小小桂花“开出”一个数十亿元的大产业。

  临桂区的桂林之花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区核心区面积3500亩,培育有桂花树10万多株,集桂花种植、示范、销售、旅游休闲为一体。其中,桂花苗木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据悉,临桂区桂花种植面积约10万亩,已逐步形成了种植、采收、烘干、深加工的桂花产业链,年产值达2亿元。

  10月下旬,阳朔县白沙镇每逢圩日,随处可见村民摆着大筐大筐刚采下的鲜桂花售卖,每天的成交量以吨计算。白沙镇扶龙村的桂花加工产业已形成特色,目前,村里有8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公司,规模较小的有200多家,提供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桂花产业年产值达到1亿余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桂花亿元村”。

  如今,全市桂花总面积达21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年采鲜桂花4000至10000吨,是全国最大的桂花产品集散地;桂林市拓普科技有限公司、桂林市顺昌食品公司等企业精深加工的桂花系列特色产品,成为桂林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市林园局等部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项目资金,助力桂花茶产业发展,并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展会,推广桂林城市礼品工作,提升桂林桂花产品的知名度。2022年,全市桂花产业总产值超30亿元。(记者 蒋璇)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