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靖西“三个聚焦”构建党员教育“立体矩阵”
近年来,靖西市深化边疆民族地区党课品牌创建,持续在多元开发、用活资源、创新党课载体抓手上发力,通过“三个聚焦”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构建全要素立体化党员教育矩阵,为边境地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赋能聚力。
聚焦“讲什么”,细化党课主题,确保党课选题精准化。该市依托本土红色教育资源,将党课搬到9个红色教育基地,通过设计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乡村振兴案例等现场教学环节,打造14堂边城“红色党课”,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融入党员教育培训中。同时,按照“分层分类、按需培训”原则,注重党员教育课程开发,坚持“项目化”推进、“立体化”呈现,为党员教育提供源头活水。截至目前,该市共开发特色课程24门、制作微党课32堂、课件40余份。
聚焦“谁来讲”,精心选育管用,确保师资队伍专业化。近两年来,该市共遴选出80名兼职教师,为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建立党员教育讲师管理制度,实施党员师资动态管理,不断完善课后评价机制,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服务实践等方面对讲师进行跟踪反馈,并结合岗位变动等情况,及时对师资库成员进行调整,做到“能进能出”,保证师资队伍有活力、质量高。此外,将师资力量划分为政治理论类、经济发展类、技能素养类等类别,组建由“边关微党课”讲师团、党员“名师名课”宣讲员、边境乡镇党组织书记、“土专家”及身边榜样等组成的特色讲师队伍。今年以来开展特色课程培训80余场次,覆盖党员2万余人。
聚焦“怎么讲”,创新载体抓手,确保教育成效最大化。坚持创新授课形式,将党员教育融入特色课堂与活动中,不断增强党课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该市以27所国门党校为站点,将4个“边关党旗红”功能区、14个产业示范基地连点成线,建成集党性教育、理论学习、技术实训、试验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引导机关、社区、两新组织党员进乡镇国门党校,农村党员进村级国门党校,构建“万名党员进国门党校”的生动局面。结合“三会一课”及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利用“微时间”开展“微党课”,采取“党委书记带头讲、先进榜样示范讲、党员上台依次讲”的方式,鼓励党员上讲台交流思想见解,扩大党课受众覆盖面。目前,该市已开展“边关微党课”活动24场次,覆盖边境乡镇党员2000余人次。推出“行走中的党课”品牌,把教学平台拓展到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壮族八音、末伦小调、山歌对唱等形式把党员教育阵地建在舞台上,展示不同领域党员的先进事迹、优秀经验,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张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