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韵流淌绽放民族风采——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3 11/16 09:22:52
来源:贺州日报

瑶韵流淌绽放民族风采——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字体:

【原标题】瑶韵流淌绽放民族风采——富川瑶族自治县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每一座小城都有自己的文化脉搏,它随着小城一起诞生,融入小城的历史之中,与小城同呼吸、共命运。富川的文化脉搏,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经过富川瑶族自治县砥砺奋进的四十年,站在时间的洪流中回首,每一个文化爱好者,都会被富川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震撼。无论是历史悠久的古寺古桥,还是热闹非凡的上灯炸龙;无论是唇齿留香的地道美食,还是世代相传的瑶族歌舞……无不彰显着这座古城独特的瑶族魅力。

  富川是中原文化传入粤桂的通道口,也是南岭瑶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以汉、瑶为主体的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绚丽的瑶族服饰、古朴的传统建筑、悠扬的特色民歌、丰富的民俗活动、多彩的民族节庆,共同组成了富川浓郁而完整的民族文化。富川既是南岭瑶族文化的万花筒,又是南岭瑶族文化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永续闪耀,几代富川人共同努力,让传统文化在世代传承的同时,得到了新的发展。

  广建文化阵地,点燃文化薪火

  在富川朝东镇油沐村,当地妇女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邀伴”。不管是织瑶锦还是唱瑶族“歌堂歌”,大家都邀伴而行。在村里,无论是黄口小儿,还是成年男女,都能兴起而歌。2021年,在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展示活动上,油沐中心校的孩子们表演了传统歌堂歌《邀伴》,游客们报以热烈掌声,赞扬这非遗文化的传承之火。

  在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二中学,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教导下学习长鼓舞。每当千余名学生齐跳瑶族长鼓舞,伴随着充满生命力的鼓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孩子们整齐的舞步中得以传承。在每一个有瑶族文化存在的角落,都有年轻新一代高举着传承火把,沿着祖祖辈辈的足迹走上文化传承之路。这不仅需要民众的热情,更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富川围绕“传承多彩非遗 构建新时代文明”核心理念,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经济,扎实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瑶歌、民间习俗传承、民族服饰等民族文化产品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了瑶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

  县民族中学、县第二小学、县第一幼儿园、莲山镇初级中学……一个个校园成为非遗传承基地,让富川非遗有了全新的传承阵地。截至目前,富川共建立了国家级《瑶族蝴蝶歌》传承基地8个、传承点3个;《瑶族长鼓舞》传承基地7个、传承点4个;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5个、传承点10个。

  此外,富川在2003年打造了富川瑶族博物馆,以此作为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目前馆内存有从县外内征集来的地方文物、瑶族生产生活用具、瑶族服饰、瑶族工艺品等民族风物展品1485件(套),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瑶族蝴蝶歌、瑶族长鼓、瑶族服饰、瑶族刺绣)234件(套)。富川先后打造新华乡大井村瑶族长鼓舞传承展演基地、朝东镇秀水村手工艺坊项目、葛坡镇深坡村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展示馆等项目,让非遗文化艺术有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据统计,近十年来,富川共投入各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6178万元,实施少数民族群众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共108个,其中用于非遗文化方面的资金达1466.2万元。

  强化人才培养,壮大传承队伍

  瑶族长鼓舞国家级传承人黄道胜家住富川新华乡虎马岭村,他跳长鼓舞已经52年。2018年,他入选广西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成为全市两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之一。作为非遗传承人,有培养后继人才的义务,数十年来,黄道胜乐此不疲地培育长鼓舞人才,寻找接班人。他说,自己最怕长鼓舞传到后代会变形,那就不是原汁原味的长鼓舞了。黄道胜有近百名徒弟,到了冬天,黄道胜家尤其热闹。学生们会挤在黄道胜家中,烤着炭火,喝着油茶,学习舞艺,聊聊家常。“那是一年里最温馨的时刻之一,也是让我坚定做一名瑶族长鼓舞传承者的原因。”黄道胜的弟子黄光莲说,她希望通过自己在村委会工作的机会,带动更多年轻人跳长鼓舞。

  像黄道胜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越多,非遗传承队伍就会越壮大。富川精研工作重点,找准工作思路,多年来不断开展非遗活动,培育一批技艺精湛、品德优良的非遗传承人。今年,富川全年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蝴蝶歌》《瑶族长鼓舞》传承培训达90课时,参与学员达5500人次;开展《瑶族歌堂歌》《瑶族喇咧香》《瑶族织锦技艺》等非遗项目传承活动60课时,参与人员达3500人次;截至10月,共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溜喉歌”“瑶族歌堂歌”“瑶族喇咧香”等培训班20次,开展非遗流动讲堂活动15次;此外,富川每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优秀非遗展演活动,累计参与群众达15000人。

  富川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和艺术团体,不仅派出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指导,还多次邀请民间艺人登上晚会舞台,让艺术诞生于民间、闪耀于民间。富川民间剧团“永乐剧团”中的不少民间艺人得到过专业指导,73岁的陈永楣是永乐剧团“拉弦子”技术最高超的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富川文化馆对剧团的表演创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即使是小众的非遗项目,也能得到挖掘和保护。在富川新华乡虎马岭村,流传上百年,曾经广受欢迎的“南岳狮子舞”因各种因素日渐淡出群众视野,富川扶持培养黄道崇等“南岳狮子舞”民间艺人,让这一传统艺术再现活力。

  为艺术家提灯,就能照亮文化传承的路。在富川各职能单位努力下,一名名“民间爱好者”正式加入非遗传承队伍,蜕变为“非遗传承人”。

  强化文物保护,守护文化坐标

  “每年过年回家都要到瑞光风雨桥和古明城走一走,这样才算是真的回家了。”对于大部分富川人而言,古明城和瑶族风雨桥群是富川的文化坐标。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数富川人都有与它们相关的美好回忆。当清晨的第一缕微光打在富川27座瑶族风雨桥上,富川就算真正地醒了。

  今年6月,工作人员为这27座风雨桥安装了防雷设备,帮助它们平安度过雷雨季节。这只是富川文物保护工作的冰山一角。从2017年至今,富川共向上级申请文物保护资金7000万元,对全县重点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在不破坏文物原貌的基础上,对文物进行加固,进一步提升古文物“颜值”,保护古文物文化价值。

  富川不断完善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每个月定期对全县的重点文物进行安全巡查,以便能及时了解文物状况,把游客游览对文物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每个国宝单位所在村,不仅成立文物保护小组,还聘请了文物协管员,进行每日安全巡查,并做好文物安全登记。

  今年国庆节期间,精彩绝伦的“明城有约”公演在富川古明城火热举行,作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富川古明城也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富川文旅不可或缺的一大热门景点。“我们将以古文物保护为前提,让古文物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富川瑶族自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蒋启志介绍,结合目前古明城的情况,在加强安全巡查的同时,县里也正在制定《古明城保护条例》,进一步保护古明城的同时,也让古明城能更好地反哺富川旅游业发展。

  文化的“根”并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它扎根于每一个富川人的心中,长出“乡情”的枝蔓。截至目前,富川共获得16项非物质文遗产项目名录,全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传承人12人,市级传承人17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名录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33处。

  今年,富川二声部民歌《溜西啦咧》被列入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富川喇咧香》入选第九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富川非遗文化的大树,更加枝繁叶茂。

  经过富川瑶族自治县沧桑巨变的四十年,富川的文化脉搏越来越清晰有力。站在时间的洪流中眺望,文化的传承之门已经打开,前方通往文化百花齐放的辽阔原野。在一代代富川人的接续奋斗下,更多传统文化将从历史的经纬中脱颖而出,抵达人们生活的深浅。(记者 何沈扬 通讯员 夏燕 盘训曦)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