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畅水清 岸绿景美——梧州市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侧记
在冬日的清晨,西江畔显得宁静而祥和,梧州市民李晓丽和一群喜欢晨跑的同伴齐聚在河西防洪堤,开始一场悠闲的慢跑。沿着江畔小道,她们一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边欣赏着江水悄悄涌动的画面。
“这几年明显感觉到西江水更清了,每天在水清岸绿的江畔跑步锻炼,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李晓丽对记者说,她发现西江水变得更加澄澈、岸边的绿植更加葱茏,仿佛是沐浴在自然清新的画卷之中。
如今,梧州市区内的河湖水质和环境都有了显著的改善,一条条清澈的河流、一池池碧绿的水域成为市民日常活动的美丽背景。
这不仅是一场晨跑,更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次亲密接触,市民在这片水清岸绿的美景中感受着生活的幸福和宁静。这样的美好景象离不开梧州市不懈的努力,持续推动梧州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市民打造了健康乐园。
近年来,梧州市全面落实党中央、自治区的治水兴水工作部署,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主线,以“抢”字当先的竞进姿态、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兴利除弊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加强水旱灾害防御,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严格水资源刚性约束,修复河湖生态环境,深化水利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水利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十四五”以来,该市防洪堤工程建设项目多点开花,河东堤达标加固工程、河西堤达标加固工程、钱鉴防洪堤等11个项目相继完工,并发挥防洪功能。截至今年11月底,该市城区共建成防洪堤约53公里,已建成排涝泵站20座,完成达标加固堤防11.92公里,可保护面积59.91平方公里,保护人口约80.2万人。
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今年以来,该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共落实投资2.4亿元,投入农村供水建设项目132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共落实投资3251.7万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2021年的85%提升到2022年底的87%,预计今年可达到93.5%。
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该市强化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日常监督检查,加强用水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管理,深入落实节水评价制度,建立起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大户名录,建立健全市级节水工作协调机制和节水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节水监管更加有力。全市用水总量从“十三五”末期的11.58亿立方米减少到2022年的11.4亿立方米,减幅为1.55%。该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86%,远高于自治区40%的要求。藤县、岑溪市、蒙山县、长洲区、龙圩区获得“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称号。
实施河长制。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设立四级河湖长,共开展巡河27.54万人次。一张张河湖责任网层层密织,许多河湖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重大转变。
“十四五”以来,该市排查江河湖库“四乱”问题223个,确认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25个,全部完成整治销号。全面完成河湖划界和水域岸线规划工作,全市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和重点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矢量化成果已叠加到本级自然资源部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实施管理。该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2022年度河湖长制督查激励,于今年获得河长制湖长制激励资金2000万元,是广西首个获国务院河湖长制督查激励的设区市。(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黄 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