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林下茯苓变“金蛋”-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5/30 09:43:53
来源:广西日报

林下茯苓变“金蛋”

字体:

原标题:林下茯苓变“金蛋”

  眼下正是中药材茯苓采挖的好时节。连日来,在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茯苓种植基地,附近的村民带上工具早早来到地里,小心翼翼地将藏在木桩底下的茯苓挖出来。

  刚挖出来的茯苓,看起来像一块块“土疙瘩”。这些新鲜的茯苓将被送往当地的收购点,销往广东、湖南等地。

  茯苓基地负责人庞春华介绍,目前基地套种茯苓约3000亩,平均亩产约240公斤,年产值280万元左右。

  “种茯苓需要人力,基地每年为周边群众提供弹性就业岗位40余个,这些‘土疙瘩’,是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蛋蛋’。”庞春华说。

  “来基地干活一天收入150元,一个月收入大概4000元。”宁明县寨安乡安阳村六才屯村民农正华一边挖茯苓一边说。

  所谓十方九苓,茯苓是中医最常用的药材之一,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广泛用于医药和保健领域,发展茯苓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年来,宁明县依托丰富的松林资源以及良好的气候条件,积极引导农民林下种植茯苓,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盘活林地资源,继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动群众参与到茯苓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激发群众发展茯苓产业的积极性,让茯苓真正成为助农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记者 管林华 通讯员 李 金)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