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拿一张证 敲一扇门——贺州市高端品质认证助力农产品闯关粤港澳大湾区
陈少剑手里捧着一纸证书,视若珍宝。
这是一张有机认证证书,为了得到它,3年前,陈少剑联合数名马蹄种植大户,成立贺州市俞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扎根平桂区沙田镇,建设面积约13公顷的种植基地,年产马蹄达310吨。
6月20日,连日的雨水终于停下,迟来的阳光还算热烈。临近午时,记者来到沙田镇马峰村。眼前,小凉河蜿蜒曲折,河水潺潺分流入渠。风轻扬,田里的稻穗香正浓。
“眼前这片稻田,就是我们的马蹄种植基地。再过一个月,水稻收割后,我们马上会轮作马蹄。”陈少剑说,本来马蹄可种两造,但上半年雨水多,担心马蹄甜度受影响,所以今年只种晚造一造。
在一块插花田里,马蹄苗已超过半米,等待着被移栽。“从育苗开始,到水质、土质,再到农药、化肥等,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公司技术人员黎刚说,有机认证证书有效期一年,这意味着每年都要经历这样严格的检测。
2018年,陈少剑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那时,他们种出的马蹄,很难走出贺州,每公斤价格7元上下。
“手里没有倚仗,心里就没底气。很多时候,人家连自我介绍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就算有样品可以品尝,人家也会怀疑,我现在尝到的,和我之后收到的,是不是一样?”
“而有了认证证书,你甚至不用过多推销……”
话毕,接着就是20秒的沉默。闯市场的难,通常是亲身经历的人,最能体味。
2021年,公司成立之后,陈少剑一众人等,决心拿下有机认证。
“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对优质农产品有大量需求。在生产中,我们不施以任何化学投入品,质量能够保证。获得认证后,我们60%以上的马蹄销到了粤港澳大湾区,每公斤价格最高时甚至可以翻番。”陈少剑说。
这些年,贺州市大力发展有机产业,积极开展培育有机产品认证等高端品质认证工作,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目前,贺州是广西唯一实现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区)全覆盖的设区市。
截至今年5月,贺州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存量85张、有机产品169个,均排名全区第一;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存量66张,排名全区第二;累计认定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8个,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52个,占广西总数的63.41%;建成供港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18家,排名全区第一。
广西润桓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扎根在八步区,他们拿到的,不止有机认证证书,还有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证书。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茶叶,去年产量达30吨、产值超1亿元。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不仅能扩大公司的影响力,还可以提高品牌在港的知名度,同时也能拓宽销售渠道,为公司产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新路径。”公司负责人杨旻伦说。
一张张证书,为大批的贺州优质农产品,敲开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门。
“高端品质认证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帮助企业发现和补齐质量管理短板,对标国际先进,建立契合企业实际的全链条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如今,贺州已成功打造昭平茶、芳林马蹄、富川脐橙、钟山贡柑等广西‘桂字号’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国际市场。”贺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凌说。
“昭平茶”多款产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后,品牌竞争力提高。
到今年,“昭平茶”已连续6年入选国家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品牌价值41.83亿元。
“芳林马蹄”连续两年入围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品牌价值达到50.19亿元。85%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出口欧美及东南亚,年出口创汇达8000万美元。
去年12月,贺州供港澳蔬菜直通车首发,该市供港蔬菜由广东中转过关转变为“直通直销”。去年,该市对港澳蔬菜直接贸易681.4吨、金额3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1.6%和1511.6%。
贺州“忆然山泉”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后,通过供港专车正式发往香港市场,成为正式进入香港商超的第一款“广西水”。
今年5月,贺州市检验检测中心、贺州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培丰未来科贸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CMA技术检测合作协议》。6月4日,香港培丰未来科贸有限公司、香港CMA检定中心广西贺州分中心在贺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挂牌,实现检测结果与香港互认。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贺州有机资源优势,实施精准帮扶制度,提升企业质量效益,推动有机认证产业梯次发展,同时进一步开拓有机认证产品香港市场,助力贺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王凌告诉记者。(记者 骆怡 通讯员 姚启雯 谭小荣 实习生 韦云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