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宁6月26日电(记者 杨驰)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广西应急管理部门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广西深入实施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和自治区20条细化措施,制定实施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部分职能交叉和新兴行业领域有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推动落实“党政同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要求。
“针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隐患,今年广西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判定标准宣贯活动5800余场,排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1173项,完成整改813项。”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厅长周长青介绍,通过发挥自治区安委会办公室职能作用,协调推进消防、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城镇燃气、经营性自建房、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有力扭转较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态势。
在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方面,自治区应急管理部门健全制度机制,促进项目稳步建设。通过开展首次工艺论证、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及工业产品许可联合审批试点,广西出台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为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文件,助力广西石化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生产成本。2023年以来,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先后组织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工艺安全可靠性论证,为培育和推进重大项目提供安全保障。
安全生产执法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周运逵介绍,广西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上线入网”,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现场执法,实现现场检查、行政处罚全流程线上制作文书和电子档案管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精准规范执法。目前,广西14个市111个县(市、区)全部应用“互联网+执法”系统开展线上办案。
推动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建设上,自治区应急管理部门运用科技赋能,解决建设中的短板问题。“广西以南宁市、防城港市、河池市作为试点,在双重预防机制和信息化融合建设上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并对试点效果进行评估。”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黄中连说,南宁市兴宁区通过开展“小微企业安全智管”探索,解决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不懂、不会、不干”的现状,进一步夯实了工贸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周长青表示,广西还通过制定实施《广西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全区生产安全事故“举一反三”工作机制》等政策,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健全制度建设。同时,严格执行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推动全区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三下降”,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