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忻城:“红色引擎”赋能产业振兴-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4 08/10 10:46:35
来源:忻城县委宣传部

广西忻城:“红色引擎”赋能产业振兴

字体:

  近年来,来宾市忻城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立足桑蚕、肉牛、肉羊、糯玉米、糖料蔗等产业资源,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激发动能活力,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打造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振兴样板县步伐。今年7月,忻城县在全区20个一类县综合评价结果等次中获“综合评价好”。

  产业链上抓党建谋富路

  在忻城县古蓬镇龙利村,1000亩富硒糯玉米和210亩竹笋与村庄、河流、田间小路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2021年以来,龙利村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发展思路,以“支部带动、党员带头”模式,带领群众发展糯玉米、竹笋、桑蚕、牛羊、五黑鸡等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据龙利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秦远莲介绍,目前竹笋已进入采摘期,每天可收获2000多斤新鲜竹笋,预计年内能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以上,参与种植和管护的脱贫户每月可增收3000元以上。

  “今年,我们镇争取到衔接资金321.89万元在三浪村委附近建立古蓬镇竹笋加工厂,建成后可日处理鲜笋20吨,解决龙利、三浪、枝林等村和周边乡镇的竹笋就地加工,推动竹笋加工业纵深发展。”古蓬镇党委书记韦周生表示,持续深化“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以“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协同发力,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忻城县通过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重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桑蚕、糯玉米等6个重点产业链专班,分片指导基层党组织采取“基地+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全县桑园面积25.39万亩,上半年发种量59.37万张,鲜茧产量1.35万吨,产值7.9亿元;糯玉米种植10.2万亩,产值约3.6亿元。

  人才链上聚合力促发展

  忻城县红渡红创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党员致富带头人韦建学,两年前辞掉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创业,探索实施“联营村企”发展桑蚕产业模式,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该公司由全镇12个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经济能人共同出资成立,采用“党建引领·能人领办”的模式,通过寄售农特产品、销售化肥农药、承建基础设施、打造示范基地、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等多种业务,全年增收达100万元以上。

  据红渡镇镇长罗忻蔚介绍,今年4月至6月,渡江村、六蝶村、古房村等5个行政村与红创兴联营公司购买桑叶,自主发展养蚕项目,预估全年12个村(社区)自主经营的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0万元。

  近年来,该县通过推行“乡村育才聚才行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百千万”工程,选派238名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驻村服务,以人才振兴赋能产业振兴。

  目前,全县已内育外引特色产业人才900余人,40多个村集体以村企联营方式创建桑蚕、糯玉米先锋产业基地18个,促进集体经济增收700余万元,26个桑蚕、糯玉米产业发展强村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388.95万元。

  创新链上拓销路见实效

  香甜软糯的忻城糯玉米鲜棒;开罐即食的糯玉米粥;丝滑有嚼劲的糯玉米面……近日,在忻城县城南新区林管家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厂直播间里,正在直播带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忻城糯玉米系列产品。

  “以前部分产品要广东企业代加工,如今我们上了农特深加工生产线,既能把控产品质量,又能把就业和税收留在当地。”该公司总经理林建宇指着货架上各类农特产品说,近年来,他们通过电商平台、开通网上店辅、培养主播带货、视频挂车等方式,从原来单一的实体店到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销量直线上升,仅今年上半年公司就实现销售额300万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在忻城,像“林管家”这样的电商企业有20余家。近年来,忻城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实施“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以互联网为推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搭建产业平台、完善供应链基地、培训人才、打造品牌、网络销售、新农人直播带货、客服物流配送等服务环节为媒介,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促进产业、城乡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以电商带动产业发展的道路,实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忻城全县电商从业人员1000多人。今年1—6月,全县网络零售额1.3532亿元,覆盖忻城糯玉米、金银花、蚕丝被、古法红糖、特色美食、果类等40多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助推相关产业产值5000万元。(蓝春青)

【纠错】 【责任编辑: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