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康养慢生活留住“过客”
浩坤湖碧水行舟。 李彩兰/摄
游客穿上当地服饰,打卡险峻的猪笼洞。罗小凤/摄
游客体验手工制茶。 林 军/摄
国庆假期,山雄、水秀、城古、洞幽的凌云县成为大批游客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选择。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是珠江水源的发源地,水源洞、纳灵洞、浩坤湖、茶山金字塔、泗城州府等景点散落在各处。
溪流纵横、林木繁茂,山林深处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全县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含有2000—5000个负氧离子,被誉为‘天然氧吧’,是一个理想的休闲运动与健康养生场所。”凌云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孝廉介绍,该县先后获得“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称号。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怎么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文旅产品,让“过客”变“留客”?近年来,凌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探索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激活消费新潜能。1—7月,全县接待游客327.85万人次,综合消费35.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79%和67.64%。
注重生态保护 吸引旅居游客
10月8日,在凌云伶站瑶族乡袍亭村的山林间,生态护林员黄显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巡逻。“我负责管护的林区有1000多亩,每周巡护山林4次以上。”黄显克说,他不仅要记录、上报树木病虫害情况,还要制止乱砍滥伐、盗伐及非法使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凌云森林覆盖率达84.35%,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被纳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带。该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提升森林、湿地、农田等重要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和生态功能。今年以来,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绿色发展的印记,遍布凌云城乡大地。当地开展“干部回乡·扮靓家园”“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返乡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引导群众保护碧水、蓝天、净土,共建幸福家园。今年以来,全县种植绿化树木3万株,村屯绿化覆盖率提升45%以上。
来自辽宁省的旅居游客徐洪玲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凌云,就被这里的自然风光以及风土人情深深吸引。“我第一次到浩坤湖,发现这里如同世外桃源,令人心旷神怡。”她说,自己已经在凌云康养旅居一年,远离喧嚣,住得特别舒心。
满眼苍翠皆诗意,绿水青山引客来。“我们擦亮城古、茶香、湖秀‘三张名片’,构建以浩坤湖湿地公园、泗水田园、茶山、泗城州府等为主要景区的乡村旅游示范带,打造‘民宿型’‘候鸟型’‘康养型’旅游目的地,建成32家候鸟型民宿,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居住、生活。”张孝廉说,该县还成立“候鸟人”工作站,为游客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
深挖优势资源 发展康养产业
每逢假期,凌云茶山金字塔、浩坤湖景区的民宿和露营地几乎天天满客,游客环湖徒步寻秘境、扎起帐篷看日出、品农家特色美食,畅享惬意“慢生活”。“我家的民宿共有30个床位,旅游旺季房间供不应求,一年收入10多万元。”民宿经营者罗光世介绍。
生态游催生“民宿热”,一些村民看到民宿的发展前景,纷纷改造自家房屋,建起民宿、农家乐。今年,伶站瑶族乡浩坤村村民将自家小楼重新装修,添置了床、空调、热水器等设施,开起了民宿,并在房前屋后空地种植果蔬,除了供游客食用,还为亲子家庭提供种植、采摘农作物的农耕体验区。
凌云茶山金字塔的茶树依山盘旋,一层层、一级级向上延伸,游客登山观景后,在茶园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感受怡情养性的茶文化之旅。全县11.6万亩茶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从采摘到加工,再到销售和乡村旅游,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当地创造超5.6万个就业岗位,茶农人均年增收超万元。
运动乐在山水中,每年有5万名以上的运动爱好者汇聚凌云,开展徒步、骑行等运动。游览浩坤湖有3种方式,包括骑行、步行和乘船。来自哈尔滨的游客徐博把各种方式都试了一遍。“骑行或步行可以锻炼身体,适合运动爱好者;乘船可以近距离游山玩水,不费体力,比较适合老年人。”她说,在这里放松紧绷的身心是不错的选择。
凌云挖掘生态、农业、文化资源,完善交通网络与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茶山景区采茶体验中心、民族风情街、观光酒店、环山有氧运动骑行道等项目,按“村庄变景点、田园变公园、民房变民宿”的思路,发展“生态+文化”“生态+康养”“生态+体育”等多种新业态,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加强区域联动 丰富产品供给
辽宁省游客马贵福退休后,每年都会找时间到巴马瑶族自治县住上一段时间,他从一场宣传推介活动中了解到凌云风光之美。“我到凌云玩了几次,就萌生在这里旅居的想法,准备住上一年。”他说,凌云这座古城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深度游览。
“嘟——”随着悠扬的长号声响起,凌云瑶族同胞在景区喜迎八方宾客。“瑶族铜鼓舞”等民俗文化展示和“水上抢头鸭”“浑水摸鱼”“攀爬猪笼洞”等活动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也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以前,蓝靛瑶族群众大多居住在深山,村中常有野兽出没,为了驱赶野兽,他们制作铜长号并不时在村口吹响,流传至今。”凌云瑶族长号艺术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光明介绍,如今,吹奏长号主要用于婚礼、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的迎宾、送客,非常受欢迎。
凌云加入百色北部康养旅居联合体和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区旅游营销联盟,打造“红色彩架·缤纷织锦”“桑梓平怀·民族和风”“粉丝平里·龙泉薯忆”等特色村屯和健康旅游、生态旅游、运动养生示范带,把特色资源融入康养旅居新业态,以周末游、多回游、过夜游为主题推出精品旅游路线,构建“三小时”旅游经济圈,开发旅游市场。
如今,以建设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养生带为目标的凌云“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已初具规模。“我们依托田园综合体发展富硒产业,除了为游客提供凌云乌鸡、红薯粉、山茶油等绿色有机食品,还通过线上平台向消费者进行推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张孝廉说。(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凌 聪 通讯员 朱洪淼 袁永勇 实习生 庞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