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甘蔗”的引水梦
“水来了,我们的希望也来了!”回忆起今年年初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毛渠贯通时的情景,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岜山村甘蔗种植大户兰海雷至今心潮澎湃。
引水入田,水润蔗地,也湿润了这位老蔗农的眼睛。
20世纪90年代,兰海雷就开始在桂中旱片地种甘蔗。“当时甘蔗价格高,家里的房子、车子都是靠种蔗攒下的,我还戴过种植大户大红花,受过政府表扬咧!”回忆起当时场景,兰海雷骄傲地说:“村民都亲切地叫我一声‘兰甘蔗’”。
然而,2010年左右,受国际糖价波动的冲击以及气候影响,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再适应大市场需求。来宾市很多蔗农要么外出打工,要么改种其他作物。“那些年,干旱缺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做梦都想引水入蔗田。”对甘蔗的深厚情感让“兰甘蔗”选择了坚守。
幸运的是,兰海雷的坚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及帮助。为确保国家战略物资稳定,“十三五”时期,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推动糖业“二次创业”,从蔗种到制糖生产和市场管控,从制度、法规保障到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随着我区对糖业坚定不移大投入、大创新的扶持,兰海雷的“甜蜜事业”迎来了第二次春天。“政府免费换‘双高’(高产高糖)蔗种,还派专家来指导,我家的蔗田每亩甘蔗增收一到两吨,收入增长30%。”兰海雷笑着说。
然而,水依旧是制约当地甘蔗产业化大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实,我们村离红水河不远,引红水河的水来浇灌农田,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心愿。”兰海雷感慨道。
去年,总投资56亿的国务院重大水利工程——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终于实现了全面通水。来宾市举全市之力推进田间工程建设,把水送进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让桂中旱片群众用上梦寐以求的“方便水”“幸福水”。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工程已累计供水达6.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覆盖至89万亩的广阔耕地。
兰海雷所在的桥巩镇就是灌区受益比较明显的片区,全镇耕地面积16.3万亩,其中旱地面积13.8万亩,绝大部分属于“望天田”。在工程的推动下,桥巩镇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仅岜马自然屯改果种蔗就达到了360亩。”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覃荣兵介绍,岜山村作为该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政策为引领,大力鼓励蔗农积极种植糖料蔗,不断巩固并扩大糖料蔗的种植规模。
岜山村抓住工程的机遇,积极修缮旧渠道引入丰富水源。同时,还投入40多万元实施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配备12台灌溉设备,全力保障甘蔗主产区抗旱保灌。目前,岜山村已有6000亩的“双高”糖料蔗实现从“望天田”到“科技田”的华丽转变,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提升。
“水到家门口,浇田不用愁,这个梦我做了30年。”如今,“引水梦”成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幸福。目前,兰海雷种植的甘蔗田规模已达到108亩,多数承包地用于产业化种植。
今年3月,另一项泽被桂中的国务院重大水利工程喜讯传来:总投资48.2亿元的广西来宾下六甲灌区工程开工,工程建设总工期48个月,设计灌溉面积约59.2万亩。
据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建设管理局局长罗胜奇介绍,下六甲灌区工程建成后,预计可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0.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9.0万亩,灌区粮食作物增产约16万吨,糖料蔗增产约50万吨,保障粮食安全和蔗糖业发展,推动“桂中旱片”成为“桂中粮仓”。
结束采访,记者再次走过兰海雷家的甘蔗田,粗壮黑亮的枝干顶端,青绿蔗叶随风摇曳,一望无际。这片土地的丰收,继续向我们讲述许多位“兰甘蔗”梦想成真的故事。(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 陈煜炫 兴宾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 晓 何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