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村美民富产业兴——大新县实施“农林稳县”目标工作纪实-新华网
新华网 > 广西 > 政务信息推广 > 正文
2025 01/21 11:26:58
来源:大新县融媒体中心

村美民富产业兴——大新县实施“农林稳县”目标工作纪实

字体: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农民生活红红火火……走进大新县各乡镇村屯,一幅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铺展开来。

大新县那岭乡好胜村龙令屯美丽乡村。大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4年以来,大新县紧紧围绕“农林稳县”的目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幸福指数节节高。

  乡村产业兴

  蔗田里,蔗农们三五成群、动作麻利地在田间砍蔗、扎捆、装车,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看着一车车满载的甘蔗,蔗农们难掩欣喜。运蔗车辆来回穿梭在村屯道路之间,源源不断地为糖厂输送原料蔗。糖企压榨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各司其职,全力以赴做好甘蔗压榨工作。这是榨季期间,大新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新县雷平镇车站村群众在砍甘蔗。雷丽军 摄

  “我们的甘蔗进厂后,24小时就能拿到蔗款,蔗款兑付快。我们种甘蔗每年还有政府补贴,大家积极性还是很高的。”雷平镇振兴村甘蔗种植户闭海东说。

  2024年以来,大新县加大对甘蔗种植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产业奖补、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推广等政策补贴,并督促糖企做好蔗农蔗款的兑付工作,及时、高效兑付蔗款,有效保障了蔗农的种蔗积极性。

  为推动大新县糖业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大新县加大糖料蔗良种技术推广力度,成立良种繁育基地,加快脱毒种茎加工厂建设,为蔗农提供健康、高产的糖料蔗种苗。同时,积极推动糖料蔗生产示范点建设,在全县各乡镇推进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并探索建立“村集体+农户+糖企”的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引领万亩撂荒地促进糖料蔗扩面增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51.05万亩,种植户3.5万户。完成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建设面积1.05万亩,建成1个市级、3个县级、15个乡级、40个村级的糖料蔗水肥一体化示范点,覆盖面积1500亩。开发撂荒地0.59万亩,新增糖料蔗种植0.29万亩。

  同时,为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近年来,大新县大力推进龙须菜庭院经济发展,引导群众充分挖掘房前屋后、低效果园等土地资源,开展庭院种植,推进全县龙须菜产业规模化。

  目前,全县各乡镇龙须菜种植面积约4000亩,年总产量约4000吨,亩销售收入可达3万元每亩,种植农户近1000户,实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505.5万元,其中,自主经营项目收入1370.3万元,增长68.7%。

  农村环境美

  大新县成功入选2024—2025年自治区“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名单。

  乡村建设“大比武”经验获得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推广……2024年,大新县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成绩的背后,是大新县持续在乡村振兴上发力,充分汲取“千万工程”经验,通过整合资金,开展擂台比武活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提升,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大新模式。

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谭站屯“口袋公园”。雷丽军 摄

  雷平镇安平村是大新县成功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先行村。如今,行走在安平村,蓝天白云下,屋舍俨然,“口袋公园”随处可见,农家院落鸟语花香,村民的幸福感满满。

  “现在,我们群众房前屋后都有花有草,道路也干净整洁多了,住得舒服多了,我感觉很开心也很幸福。”安平村谭站屯村民郭小花说。

  “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后,我们屯变得更美、更漂亮了,群众的满意度更高了。”对于村里这两年的变化,安平村村委会副主任农安波感触颇深。

  安平村只是大新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中的一个缩影。2024年,大新县通过实施“政府买物买料+群众投工投劳”等模式,放大资金投入效果,整合粤桂协作、“一事一议”、公益林等资金,号召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充分利用旧物料、闲置物件、废弃农具等,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扮靓乡村庭院,美化绿化乡村环境。

  “目前,全县共建成近600处‘和美’口袋公园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样板点,实现了资金‘小投入’带来全县‘大变样’。”大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智介绍道。

  同时,大新县还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大比武”活动,通过开展答辩竞选、现场竞演等方式,选取群众基础好、干部热情高的村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用于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优化美化村屯环境。目前,全县共激励114个村(社区)138个屯比武打擂,累计安排粤桂协作资金2930多万元支持乡村建设项目,在全县营造了“比学赶超,互学互评”参与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打造了一批和美乡村示范典型。

  致富奔头足

  “我从2011年开始种甘蔗,甘蔗收入还可以。有经验之后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去年承包了100多亩地来种甘蔗。”闭海东表示,这些年,他也是靠种甘蔗,建起了家里的楼房,供小孩上学读书,生活过得还可以。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甘蔗业一直是大新县传统农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大新县各乡镇群众通过种植甘蔗,家家户户建起了甘蔗楼,生活也越过越“甜”,甘蔗业也成了群众的“甜蜜”事业。

  “我种甘蔗有十几年了,收入还不错,这些年,通过种甘蔗,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去年,我又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和脱毒种茎加工厂,为周边蔗农提供优质的蔗种。”雷平镇车站村甘蔗种植大户农华生说道,“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收入。”

  近年来,大新县充分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取得良好成效。村屯环境改善带来了新变化,当地群众依托景区景点带动,发展餐饮、民宿、个体零售业等,吃上了旅游饭,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大新县雷平镇安平村民宿。雷丽军 摄

  “以前我们夫妻俩在外打工,收入不高。有了景区之后,我们回来贷款建了这家民宿,有17间客房,旅游旺季的时候,基本都满房,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多了。”安平村那依家民宿老板胡爱英说。(雷丽军 梁文宁 韦凯丹)

【纠错】 【责任编辑:蒋颖】

Copyright © 2000 - 202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