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国科学家突破穿山甲繁育难题 助力解救濒危物种
2022-05-05 10:50:59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刚出生的穿山甲幼崽。新华社记者 何丰伦 摄

  新华社南宁5月5日电(记者何丰伦、黄浩铭、王嘉伟)4月27日上午,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救护繁育基地里,一只出生不久的马来穿山甲依偎在母亲怀里,努力睁开眼睛。这是一只人工繁育的子三代马来穿山甲,此前在这个基地里已有5只出生。

  中国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攻克穿山甲子三代(第四代)人工繁育难题,并已经在国际权威刊物《自然》子刊上刊登相关成果。多国科学家认为这是全球首次系统性繁育出马来穿山甲子三代并成功存活,意味着穿山甲面临的种群危机有了解决手段。

成年穿山甲与穿山甲幼崽在一起活动。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穿山甲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健康的重要物种。全球现存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树穿山甲、长尾穿山甲、印度穿山甲、中华穿山甲、马来穿山甲、菲律宾穿山甲8个物种,在中国境内有中华穿山甲及马来穿山甲分布。由于乱捕滥猎和栖息地被破坏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为更好保护穿山甲,中国实施野生种群保护与人工繁育“两条腿走路”的保护措施,野生种群保护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野外观察成效。但在穿山甲人工繁育领域,全球驯养穿山甲160年以来始终难以突破。

  人工繁育难以突破主要原因包括:长期以来人工驯养无法提供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食料;无法提供满足其要求的环境;无法准确掌握穿山甲性成熟期、发情期、发情特征、性周期、受孕期、受孕率等关键问题。

穿山甲在笼舍中进食。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2016年以来,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救护繁育基地副研究员闫鼎羽率领的研究团队,将33只野生马来穿山甲及49只圈养出生子代为对象进行繁育、研究、观察及分析,较为全面揭示了该物种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目前共繁殖61胎,其中子一代34胎、子二代21胎、子三代6胎,现存活子代20只。

  闫鼎羽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已经于2021年10月21日在全球权威刊物《自然》子刊《生物学通讯》上发表。

  全球知名穿山甲研究专家、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副研究员达伦·皮特森在评审材料中表示:“这是我所知道的第一个以系统的方式进行的研究,并报告了穿山甲子三代成功繁殖的成果。大量视频材料和研究记录表明,这一研究科学严谨性毋庸置疑。”

  《生物学通讯》刊发的这一研究成果表明,中国林业科学家实现了多个全球首次:全球首次系统性繁育出马来穿山甲子三代并成功存活,这是全球8个穿山甲物种中唯一实现的;全球首次繁育出最多子代共43胎;全球首次建立了可自我维持的马来穿山甲圈养种群;首次系统性研究并揭示了马来穿山甲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这些研究突破为保护和管理濒危马来穿山甲及其他穿山甲物种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人们了解全球唯一具有鳞甲的哺乳动物提供较全面认识。

穿山甲在笼舍中活动。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 摄

  闫鼎羽表示,虽然目前马来穿山甲圈养种群的繁殖已经取得了突破,但也存在幼崽成活率偏低、可交配的雄性比例偏低的现象,为了维持现有圈养种群和将来野外放归,后续仍需要持续开展深入研究。要全面深入强化这一研究,需要更多从事野生动物繁育和救护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

  目前,广西林科院正在建设新的穿山甲救护繁育中心,建设仿自然穿山甲圈舍、野化训练场、生理实验室等设施,为穿山甲人工繁育研究提供支撑。

+1
【纠错】 责任编辑: 谷雨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2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