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政务信息推广
打开思建村的幸福密码
2022-07-06 08:56:05 来源: 桂平市委宣传部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思建村航拍图

  漫步在广西桂平市白沙镇思建村,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排排楼房整齐排列,一面面文化墙振奋人心,小花园、环形步道、停车场、篮球场……在推动产业振兴进程中,思建村十步一变化,处处有美景。曾经的“空壳村”变成广西贵港市乡村振兴优秀标杆示范村,这得益于村党支部摸索出一条乡村振兴路。

  以奖代补壮产业

  2015年开始,思建村从困难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入手,不直接进行补助,从奖励入手,建档立卡户发展一定规模产业给予奖励,实行“以奖代补”政策。

  “2018年我养了1头牛,获得产业奖补金1500元。目前养有11头肉牛,预计年产值有7万余元。”思建村脱贫户甘荣介绍说,2018年以来,要照顾家庭没外出务工,就在家搞起了养殖,从得到产业奖补的那一刻起,便尝到了“甜头”,从此一门心思搞养殖。

  如今,甘荣除搞养殖外,还在附近的产业基地打零工,每年有10万余元的收入,建起了新房子。

  在“以奖代补”政策的激励下,村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积极性提高了,600多亩闲置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养殖规模不断壮大,促进了增收。

  7年来,在党支部带领下,思建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多场,村民获得“以奖代补”奖励140余万元。

  致富不忘扶乡邻

  “剪枝、施肥、除草、滴水灌溉……”6月11日,在桂平市白沙镇绿康家庭农场一派繁忙景象,农场主人杨邦椽聊起返乡创业打开了“话匣子”。

  “产业奖补政策刚出来,我就接到支部党员杨智超的电话,说这是返乡发展水果产业的好时机。”他说道。

  在杨智超多次动员下,杨邦椽心动了,决定返乡创业大干一番。

  尝试种植60亩陈皮柑,他在连片流转土地中遇到了困难,村党支部党员主动出击,帮助他协调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果场不断发展壮大,从几十亩发展到上千亩农场,2018年他的农场被评为“贵港市示范家庭农场”。

  桂平市白沙镇绿康家庭农场种植有200多亩陈皮柑、200多亩沙糖桔、200多亩香蕉等特色产业。杨邦椽还承包了30亩鱼塘,掉落的水果可以喂鱼,形成“水果+鱼”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农场年产值约800万元,目前带动务工人员20多人,每年给村民发放的务工工资100多万元。

  杨邦椽带领周边50多户农户参与科学种植水果和养殖鱼,每年为500多户农户免费提供水果种植技术培训。农场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业、养殖业发展,面积达到3000亩,思建村也因此成为有名的“水果村”。

  能人回流美家乡

彩绘文化墙

  白沙镇思建村支书甘永是思建村的经济能人。2021年2月,44岁的他当选为思建村支书、主任。“群众信任我,选我做村干部,既是鼓励也是鞭策。”甘永说道,努力把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改善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是他最大的心愿。

  在推进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前期,一些村民持怀疑观望的态度,不愿意进行房屋立面改造。一些村民不愿意拆除无人居住的废旧房子。

  “我们充分发挥‘一组两会’(党小组+户主会、理事会)作用,村干部、党员深入各家各户宣传政策,召开户主动员会,为村民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带领村民代表到先进示范村、屯参观学习,消除村民的顾虑,让每一位村民明白开展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作最终得实惠的是自己,由要我拆向我要拆转变,积极投身进来。”甘永说道。

  村民思想统一了,大家动起来了,理事会执行项目实施。党员干部从自家的废旧房屋拆起;辖区的绘画爱好者、学校艺术老师、志愿者等积极参与进来,在墙壁上彩绘出优美的文化墙。一幅幅创意墙呈现出党的强村富民好政策,展现出欣欣向荣的乡村新气象。一些外出务工的村民,看到如此巨变,忍不住拍视频发朋友圈,盛赞家乡的新变化。(禹齐号)

+1
【纠错】 责任编辑: 蒋颖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06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