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推广
扶绥:1234工作法赋能安置区治理
2022-09-28 09:17:15 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移民发展中心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为了让易地搬迁安置户更好更快融入新生活,今年以来,扶绥县探索“1234”工作法,实施融合式治理,推动3个安置社区转型蜕变,为6600多名搬迁群众营造“和谐、活力、文化、文明、幸福”的生活环境。

建强“一个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扶绥县面向社会选拔党支部书记,考察选举1名退职辅警到社区担任支部书记,把3名大专、12名中专以上文化程度青年选入安置社区两委工作。配备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网格员18名,打造一支数量足、质量优的专职工作队伍。

  构建以党支部为统领、党员为中心的“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的四级网格全科工作格局,同步组建工会、团委、妇联、老年协会等组织,将人民调解员、警务室、居委会、工会、网格包保力量等纳入组织管理,集中办理各类基层事务。

建好“两支队伍”,创新服务体系

  抓党员队伍促治理有魂。利用“固定党日+”、“三会一课”、红色教育基地、初心讲堂等平台,以“微党课”“微故事”等新形式强化理论武装;投入60多万元完善提升党员活动阵地,设立学习加油站、积分超市、“家长里短室”、政策咨询室等功能室,为群众提供温馨便利服务;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党员化身“代办员”“联络员”“调解员”“监督员”“清洁员”“宣传员”,成为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

  抓群众志愿服务队促治理有效。整合工青妇及高校志愿服务力量,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组建由127人组成的七彩志愿服务队。在各类社会力量的持续带动引领下,“石榴籽”课堂、“法治课堂”、“公益绘画课”等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形成笔架山爱心协会、同心公益协会、爱心义工协会等志愿服务品牌。今年以来,七彩志愿服务队开展危险水域劝导450多人次,礼乐讲堂15场次,以及孝老助残等一系列活动,百合社区被评为2022年崇左市“最美社区”。

建立“三本台账”,实施精准帮扶

  建好就业台账。将失业人员、新增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登记造册,准确掌握全县劳动力资源底数、返乡人员和富余劳动力情况等详细信息,对就业情况实时监测,有针对性开展再就业服务。今年以来共帮助79人实现再就业。

  建好就学台账。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一对一帮扶制,因地、因家、因人施策。对残疾儿童,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能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凡因残疾程度较重不能进入学校就读的,均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实施教育,并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在籍学生管理。

  建好重点人群台账。将重点人群纳入楼栋长重点关注对象,建立服务需求台账,发放服务保障明白卡,按照“一周一电话、一月一走访、一季一谈心”的要求跟踪帮扶,提供心理疏导、“代买代购”、“代跑代办”等服务。

建立“四个机制”,强化服务保障

  建立物业服务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两委抓总协调—物业具体落实—家委全程监督”的三方协同体系,实行三方季度联席会制度,出台物业服务考核办法,构建“30分钟处置”“上报-分流-处置-反馈-评价”闭环服务体系,及时有效解决小区物业问题,不断提高小区服务水平。

  建立综合服务机制。对社区两委干部实行轮值制、周例会制、回访制、群众评价反馈制等,提高服务质量;实行“农事城办”制度,发放《扶绥县“农事城办”服务事项清单》,为群众提供45项服务事项;将人社、残联、医保等职能部门17名业务员组成“农事城办”流动服务队,每月上门服务,让群众知政策、享红利、少跑腿、好办事,提升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建立“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构建大数据网格服务管理平台,3个社区共安装168个高清视频监控,畅通事件处置机制,做到人员、车辆“来有露面、动有轨迹、走有记录”;设立社区警务室、调解室、综治室,确保第一时间处理社区突发情况;向安置区派驻法律顾问、民警,创新“定时+预约”“线上+线下”服务;打造“一约四会”载体,引导群众参与民主协商,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引导居民讨论修改《居民公约》,强化行为约束;开展孝子贤媳、身边好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建立集体经济增收保障机制。出台《易地安置社区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发展集体经济绩效奖励方案》等文件,强化集体经济督促考核、利益联结;盘活商铺等经营资产,发展综合超市、便利菜店、社区药店、电商网店等“小店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加大招商力度,在小区引进4个就业帮扶车间增加收入;实施百亩坚果园、坚果加工厂、农贸市场等种植项目。今年上半年,3个安置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6万元。

+1
【纠错】 责任编辑: 周敏
新闻评论
0100702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06625